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本試卷由背景材料與作答要求兩部分構成。考試時間為150分鐘,其中閱讀背景材料參考時限為40分鐘,作答參考時限為110分鐘。滿分100分。
2.請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填寫自己的改名、填涂準考證號。考生應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作答的,不得分。
3.用黑色簽字筆或鋼筆作答,用鉛筆或其他顏色筆作答一律無效,并不得在卷面上作任何標記。
4.監考人員宣布考試結束時,考生應立即停止作答,將試卷、答題卡和草稿紙都留在桌上。待監考人員允許離開后。方可離開。
二、給定資料
近日,人民網就“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召開了網上理論座談會,下面摘錄了這次網上交流的主要內容(未作文字疏通)。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我們在人民網理論頻道召開網上理論座談會.座談會的主題是“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出席今天座談會的嘉賓是:從事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理論專家、參與中央重要文件起草的中央××部的Z副部長。歡迎您,Z副部長。
現在論壇在線交流正式開始,歡迎各位網友參與討論,歡迎大家提問。
網友“錄音筆”:Z副部長,作為一個理論專家,又是部級領導,請您談談什么是科學發展觀.難道過去的發展不科學嗎?
Z副部長: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把科學發展觀和發展做一個區分。科學發展觀是一個指導發展的理論,它是在繼承和發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于發展思想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科學發展觀和我們黨以往的發展理論既是一脈相承的,又是與時俱進的。但是,這并不是說我們過去的發展都是正確的。發展是一個實踐,我們過去在發展實踐中有成績、有經驗,但也有不少問題,比如城鄉差別、區域發展的差距以及可持續發展問題都沒有能夠解決得很好。科學發展觀是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來的,也就是說,我們以前的發展有科學的一面,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對于我們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指出了明確的方向。
網友“丫丫”:全面、協調、可持續等提法,以前也曾經找到過,現在報刊上經常講,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的重大理論創新,請問,科學發展觀的創新意義表現在哪里?
Z副部長:科學發展觀的創新意義表現在許多方面。第一,這一發展的理論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以人為本統一了起來,這樣更好的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加快發展。第二,這一發展理論把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統一了起來,這樣有助于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使得我國的教育、衛生事業和老百姓的社會保障得到很好的解決。第三,這一發展理論把經濟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一了起來,這樣有助于在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中保護生態,遏制環境惡化問題的發展.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能從今天的發展中得到實惠。第四,這一發展理論把經濟發展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發展也統一了起來,這樣有助于我們全面的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以克服多少年來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軟”等問題。
網友“亭亭玉立”:近幾年來提出了不少新的概念,如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先進性建設等等,怎么理解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等思想的關系?
Z副部長:近幾年,我們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黨的先進性建設等等,這些概念都是在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提出來的,根據實踐發展需要解決的方針問題、政策性問題、理論問題提出了這些新的概念。提出這些概念有利于動員我們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統一認識、集中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
和諧社會是我們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央已經提出和諧社會的目標就是28個字即“民主法制、安定有序”等。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一個物質基礎。因此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是能夠堅持以人為本,即發展為人民,發展要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同享有。這是構建和諧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客觀要求。例如,社會要和諧,大家在收入分配上可以體現社會公正,如何體現社會公正,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要通過我們發展生產力,增加物質財富來提高大家的收入,在收入水平提高上縮小個人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不是用過去說的那種減少高收入者收入來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通過發展經濟重點、擴大就業、提高工資水平,使中低收入的人群不斷提高自己的收人,特別是中等收入者占的比重可以越來越大,可以形成一個橄欖型經濟形態。即兩頭小、中間大這樣一個分配結構。根據江蘇省省統計局統計,截至2010年全省的居民家庭中,中等收入者的比例將會超過50%。中等收入者的概念是家庭年收入可以達到六萬到二十萬,超過年收入20萬是高收入水平的人群。到2010年江蘇省中等收入者的比例超過50%,再加上10%高收入者,共占整個居民家庭的60%,低收入者就剩下30—40%,就初步形成一個橄欖型結構。這樣使得社會的矛盾可以大大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