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100分 時限120分鐘
一、注惹事項
1.本次申論考試分題本和答題紙兩部分,題本提供有關資料及問題,答題紙供你作答時使用。
2.考生姓名、準考證號務必填寫在答題紙密封線指定位置,答題紙上不準做與答題無關的標記符號。注意:所有作答都必須填寫在答題紙指定位置上,否則無效。
3.用藍色、黑色墨水筆(簽字筆)或圓珠筆作答。要求書寫清楚,卷面整潔。
4.本次申論試卷共有3個問題。總時限為120分鐘。
二、給定資料
材料1
據建設部地鐵與輕軌研究中心信息,“十五”期間,我國城市地鐵建設將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目前,國內已有8個城市同時在建設自己的軌道交通。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在續建,南京、長春、深圳、重慶、武漢在新建,全部在建工程總里程200多公里,工程總投資1000多億元。此外,沈陽、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天津、哈爾濱及鄭州等城市已在擬建地鐵及輕軌交通。有資料表明,目前國內人口過百萬的34個城市,有20個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在建設和籌建自己的軌道交通。據國家計委,“十五”期間,中國城市交通投資將達8000億元。估計,至少有2000億元將用于建地鐵。
從長遠規劃來看,中國城市地鐵建設的投入才剛剛開始。以上海為例,上海現有軌道交通總里程65公里,根據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上海擬建地鐵11條,長384公里,輕軌10條,長約186公里,每年平均要建設15~20公里,需要投入資金100億元,而完成總體規劃則需要投入3000多億元。從中不難想像中國地鐵市場的總體規模有多大。
由于地鐵建設規模大,投資多,所需設備器材多,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中外廠商爭奪設備制造競爭激烈。鐵道部長春客車廠起步較早,與德國安第創公司合資成立長春安達軌道車輛股份公司,已成功簽下廣州地鐵2號線車輛合同,現又盯上南京、深圳等國內新建地鐵城市。鐵道部的四方、浦鎮、株洲電力機車廠也都盯住這一市場,紛紛轉產地鐵設備。這四家原鐵道部的下屬企業,如今又都成了國際著名地鐵設備制造商的合作伙伴。這其中,安達是德國安第創公司與鐵道部長春客車廠的合資企業,四方是由鐵道部四方客車制造廠與加拿大龐巴迪公司和加拿大鮑爾投資公司三方投資,浦鎮如今是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株洲電力機車廠與德國西門子合資據傳已成定局。一方有市場,一方有技術,合資是很自然的,合資公司已成為國內的重要地鐵設備商。
上世紀90年代,廣州、上海、北京建成的3條地鐵線,平均造價是每公里7億元,高于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地鐵工程。有鑒于此,國家提出“量力而行,經濟實用,安全可靠’,的地鐵建設方針,并明確要求設備國產化率不低于70%地鐵設備國產化率70%以上的規定對我國的地鐵設備廠商提供了政策保護。但是,這種政策保護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當前正是我國地鐵設備廠商發展的大好時機,國內地鐵設備及其有關配套設備廠家應該利用好這個機遇,縮短與國外的差距。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志云教授介紹,我國在地鐵設備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并不太大,合資企業引進的又差不多是國際的最新技術,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消化吸收,定會縮短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這樣,加入WTO后,在國內外廠商更加激烈的競爭形勢下,才有可能在沒有政策保護時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
材料2
地面沉降(Land Subsidence)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為因素影響下發生的幅度較大、速率較快的地表高程垂直下降的現象。地面沉降,又稱地面下沉或地陷,是指某一區域內由于開采地下水或其他地下流體所導致的地表淺部松散沉積物壓實或壓密引起的地面標高下降的現象。意大利威尼斯城最早發現地面沉降。之后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加和地下水(油氣)開采量增大,世界上許多國家如美國、日本、墨西哥、歐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均發生了嚴重的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主要發生于大型沉積盆地和沿海平原地區的工業發達城市及油氣田開采區。其特點是涉及范圍廣,下沉速率緩慢,往往不易被察覺;在城市內過量開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其波及的面積大;而且地面沉降具有不可逆特性,就是用人工回灌辦法,也難使地面沉降的地面回復到原來的標高。因此地面沉降對于建筑物、城市建設和農田水利設施危害極大。
經過對地面沉降的長期觀測和研究,對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已取得比較一致的看法。地面沉降的原因頗多,有地質構造、氣候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原因。人類工程活動是主要原因之一,人類工程活動既可導致地面沉降,又可加劇地面沉降,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大量抽取液體資源(地下水、石油等)、地下氣體(天然氣、沼氣等)活動是造成大幅度、急劇地面沉降的最主要原因。
2.采掘地下團體礦藏(沉積型煤礦、鐵礦等)形成的大范圍采空區,及地下工程(隧道、防空洞、地下鐵道等)是導致地面下沉變形的原因之一。
3.地面上的人為振動作用(大型機械、機動車輛等及爆破等引起的地面振動)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引起土體的壓密變形。
4.重大建筑物、蓄水工程(如水庫)對地基施加的靜荷載,使地基土體發生壓密下沉變形。
5.由于在建筑工程中對地基處理不當,即地基勘探不周。
材料3
去年,H市地鐵1號線湘湖站工程施工工地發生大面積地面塌陷事故,造成17人死亡4人失蹤,是至今中國地鐵修建史上最大的事故。有記者詳細報道了安監局調查造成此次重大事故的五個方面──違反安全原則、工程分段轉包、工人幾乎無安全培訓、加快施工進度、線路規劃受累商業利益。拋開現場施工人員所不能控制的因素不說,“違反安全原則”和“工人幾乎無安全培訓”與現場人員卻有直接的關聯。
關于違反安全原則,作為擁有諸多工程技術人員、多年工程建設實踐的中鐵四局集團來說,不會不知道。深究其原因,主要是麻痹大意、懶惰、僥幸心理在作祟。一個多月前路面就有裂痕的預兆,在此條件下不采取有效整頓措施繼續推進工程進度,聽起來都令人毛骨悚然。
至于安全培訓,二十多位鋼筋班和木工班的民工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他們要我們戴安全帽”。只能說明這樣的安全培訓流于形式,起不到實質性的作用。如此龐大的隧道工程,安全通道居然沒有,真是讓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