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堅持公開選聘
確保大學生“村官”素質優。為確保大學生“村官”的素質,選聘工作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采取發布公告、宣傳動員、自愿報名、統一考試、考察聘用、培訓上崗的辦法進行,重點把好報名推薦關、資格審查關、考試考察關,確保整個選聘工作在陽光下運行。針對各州市高校畢業生資源、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具體情況差異較大的實際,建立全省范圍內的高校畢業生調劑機制,在本人自愿的前提下做好調劑工作,努力做到綜合比較、好中選優。嚴格把握選聘條件,主要面向年齡30歲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專以上學歷的應屆和往屆畢業生進行選聘。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研究生、優秀團干部、優秀學生干部、人口較少民族的高校畢業生以及自愿回原籍的高校畢業生優先選聘。參加教育、財政、人事、共青團等部門組織到農村基層服務、本人自愿的高校畢業生,以及各州市此前已經選聘到村任職的高校畢業生,可作為選聘對象。具體查看:2008年云南省大學生村官招聘考試公告
二、強化跟蹤培養和使用
確保大學生“村官”干得好。為使大學生“村官”盡快進入角色,發揮作用,明確了一系列措施加強跟蹤培養和使用。
一是抓好培訓。以州市為單位,以“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為重點,采取請鄉村干部傳授經驗和實地考察等方式,用一周時間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村官”進行上崗前的教育培訓。
二是提供舞臺。根據工作需要和大學生“村官”的特長,安排好他們的工作。是中共黨員的,一般可先安排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助理;是中共預備黨員或非中共黨員的,一般可先安排擔任村委會主任助理等職務;是共青團員的,可安排兼任村團組織書記、副書記等職務。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被大多數黨員群眾認可并符合相關規定的,通過推薦可參加選舉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副書記、村委會主任、副主任,使他們盡快進入決策層。
三是開展活動。盡快給大學生“村官”分任務、壓擔子,充分信任、熱情鼓勵他們放手工作、大膽創業。組織開展以“比創業實績,做加快發展的帶頭人;比學用科技,做農民致富的領路人;比幫貧問苦,做服務群眾的貼心人”為主要內容的“三比三做”主題實踐活動,為他們發揮作用營造濃厚氛圍,使他們逐步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骨干。
三、實行政策傾斜
確保大學生“村官”有發展。制定一系列傾斜政策為大學生“村官”創造發展機遇、提供發展空間。
一是鼓勵大學生“村官”繼續留在鄉村工作。工作期滿經組織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繼續聘任。對表現優秀、多數黨員和村民認可、有發展潛力的,列入鄉科級后備干部名單,適時充實進鄉鎮領導班子。
二是為大學生“村官”報考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提供政策保障。從2010年起,縣鄉兩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在每年考錄公務員及工作人員時,主要從任職期滿2年以上并經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中考錄;省、州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在考錄公務員及工作人員時,拿出一定的比例面向任職期滿2年以上并經考核合格的大學生“村官”。同時,可享受適當放寬報名條件、筆試加分、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等優惠政策,并在轉正定級、工齡計算等方面給予照顧。
三是對于任職期滿不再續聘,愿意自主擇業、個人創業、靈活就業的,各級人才服務中心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就業咨詢、技能培訓等幫助,積極為他們干事創業創造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