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是,畢竟大學生村官自己掌握的資源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既然是村官了,就得多為村里事著想,可是從根本來說,能做的能達到多少呢?也許有些家里條件好的,或是關系廣的,要在農村搞一兩個項目,帶領村里致富也是有的,這些人,叫人佩服,也是羨慕,但畢竟還是少數,多數村官,并不具備這些條件,上級有上級的精神,但到了下邊,實際能做到的其實寥寥
其實大學生的生存并不容樂觀,盡管經歷了層層篩選,終于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真正到了農村,才知道農村的天地廣到了不能理解的地步,心里還是懷著對農村的激情到的,可到了鄉鎮一級,味全變了,名義上說縣級及以上單位不能借調,可到了鄉鎮一級,就正式安排了工作,分到各個部門,分別輔助做些鄉鎮級的實際的工作,從這點來說,就違背了初衷,想要為村里發展做點貢獻,為村民出路出謀劃策,可鄉鎮里安排的工作卻連這點時間都沒有,可政策上還是村官,所以村里的事,鄉鎮級的事,事事都要做,還得做好,做的不好,鄉鎮領導批評,村里村民埋怨,所以慢慢的變的麻木。
另想出路吧,既然憑自身的資本不能在農村發展,那么就考試,考公務員吧,不想今年卻出了新的政策,村官考試不再加分,而是按比例提供一部分崗位專為村官,從業內人士的分析來看,確是為了村官能有更好的出路,提供了更好的發展,可從實際來說,這樣做非但沒有拓寬村官們的出路,反而讓村官們的處境變的更困難。
大學生村官作為一種特設的崗位,即不是正式公務員,又不在事業編制里,身份不確定,所以鄉鎮里領導干事都沒拿當一回事,有什么工作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這就存在了矛盾,于是一部分村官就想著考取公務員之類的出路,可今年出臺的這項政策,可以說一下給村官們都潑了冷水,當初時的政策那時看來,可以說真的是給了村官很寬的出路,也確實解決了很大一部分大學生畢業就業的問題,可現在出臺的這個政策,無疑給了村官們一當頭棒喝,貌似確是為了村官們自己的出路著想,可在崗的村官們自己分析下就能得出結論,理論上是拿出來一定的名額來專門招錄,可相比村官的數量可以說杯水車薪,何況連選擇職位的余地都沒有,名額有限,競爭就更激烈,而且不是大家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競爭,村官們自己競爭,就好比,外邊的人進不來,里邊的人出不去,這樣愈演愈烈,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大學生村官,本來應該本著服務基層,為農村做貢獻,為社會做貢獻的心態去到農村,可畢竟有些是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只為了能先就業,而且村官的合同只有三年,三年時間,在農村想要發展個什么項目難度是可想而知的,尤其沒什么資本,還有就是鄉鎮里面的支持,可現在存在一部分的鄉鎮對村官并不看重,即不當正式工作人員看待,又不當一般的臨時人員看待,即安排了正式工作人員的工作,卻享受不到相應的待遇,甚至不比臨時工,村官們的心情可見一斑。
大學生村官,本不該計較這么多,可畢竟真的要為自己的出路著想,希望某些領導們看到后能真正的深入村官們的實際,來真正的為村官的出路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