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考綱是以中等職業學校養殖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為依據,以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化學》(農林牧漁類)(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動物營養與飼料》(中國農業出版社第2版 劉國艷主編)、《畜禽繁殖與改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第2版,李青旺主編)三本教材為基礎,參考養殖企業和相關行業對專業人員的知識及技能要求制定的。
一、考試對象
山西省中等職業學校對口專業應、往屆畢業生。
二、考試總體要求
第一部分 化學
一、基礎模塊
(一)元素及其化合物
掌握常見金屬(鈉、鋁、鐵)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質;掌握氯氣、氯化氫、硫、二氧化硫、硫酸、氮氣、氨及銨鹽以及硝酸的重要性質;掌握氯氣、氯化氫、氨氣的實驗室制法;掌握常見陽離子(Na+、K+、、NH4+、Fe2+、Fe3+)、常見陰離子(Cl-、SO42-、CO32-)的檢驗方法;掌握簡單未知物鑒別的一般思路及方法。
(二)基本概念及理論
了解原子的組成、了解同位素及其應用,了解核外電子的排布;理解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應用;了解化學鍵、離子鍵和共價鍵;掌握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及其相關計算;了解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及移動;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掌握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了解弱電解質及水的解離平衡,掌握鹽類的水解規律,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pH關系。
(三)有機化合物
了解有機化合物概念及特點;理解結構式、結構簡式、同系物、同分異構體;掌握簡單烷烴的命名;掌握甲烷、乙烯、乙炔和苯的主要性質;掌握乙醇、苯酚、乙醛、乙酸的重要性質。了解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纖維素的性質和用途;理解氨基酸、蛋白質的組成、結構和主要性質;了解高分子化合物。
二、職業模塊
了解分散系與膠體,理解緩沖溶液和滲透壓。了解油脂及其性質,理解必需脂肪酸。了解脂類、雜環化合物和生物堿。理解滲透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 動物營養與飼料
熟悉組成動植物體的成分,畜禽對飼料的消化方式,各種營養物質在機體中的相互關系,掌握物質的營養生理作用、缺乏癥及其中毒癥的機理。熟悉飼料及其分類的方法,掌握飼料的營養特性,飼用特點。熟悉畜禽營養需要的特點、飼養標準,掌握飼料配制技術,生產工藝流程,飼養試驗的設計。熟悉飼料營養成分測定的原理,儀器設備使用的方法,熟練掌握測定步驟,結果分析。
第三部分 畜禽繁殖與改良
了解畜禽遺傳基礎知識,掌握遺傳三大定律;了解畜禽雜交改良技術,掌握選種的方法、選配的種類、畜禽雜交利用技術;了解畜禽生殖器官形態結構的特點,掌握其生理功能;了解生殖激素的知識,掌握生殖激素的概念、種類、作用、特點;了解家畜繁殖技術,掌握母畜發情鑒定技術、公畜生殖生理、采精的方法、操作過程、注意事項、精液品質檢查、稀釋、保存、運輸、輸精技術;了解家畜受精、妊娠與分娩知識,掌握受精過程、妊娠診斷技術、分娩與助產技術;了解家禽繁殖技術,掌握雞、鴨、鵝的人工受精技術;了解家畜繁殖力與繁殖障礙知識,掌握家畜正常繁殖力、繁殖障礙的現象,提高繁殖力的措施;了解動物繁殖新技術知識,掌握胚胎移植技術、生物工程技術。
三、考試內容要點
第一部分 化學(100分)
一、基礎模塊(95分)
(一)元素及其化合物(30分)
1.常見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10分)
(1)了解金屬元素原子結構的特點及金屬的物理通性。
(2)掌握金屬鈉、鋁、鐵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3)掌握鈉、鋁、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理解氫氧化鋁、氫氧化鐵和氫氧化亞鐵的制取方法。
(4)掌握碳酸鈉、碳酸氫鈉、三氯化鐵、硫酸亞鐵的重要化學性質。
2.常見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15分)
(1)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及用途,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主要包括氯氣與金屬、氫氣、水、堿的化學反應。
(2)了解漂白粉的制法及組成,掌握漂白原理。
(3)了解氯化氫的物理性質及實驗室制備方法,了解鹽酸的性質。
(4)了解硫在自然界的存在,了解單質硫的性質和用途。
(5)了解硫的氧化物,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及危害,了解酸雨的形成。
(6)掌握稀硫酸的性質、濃硫酸的氧化性、吸水性和脫水性及其用途。
(7)了解硫化氫、氫硫酸的性質。
(8)掌握氮氣、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性質及氮氧化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9)了解氨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掌握實驗室制備氨氣的原理、裝置、收集和檢驗方法。理解氨氣的重要化學性質。
(10)理解銨鹽的組成和性質,了解銨鹽在農業生產上的重要用途。
(11)掌握硝酸的不穩定性和氧化性,掌握硝酸的保存方法。
3.常見物質的檢驗與鑒別(5分)
(1)了解焰色反應的實驗方法,掌握鈉、鉀元素的焰色特征。
(2)掌握鐵離子、亞鐵離子、銨離子的檢驗方法。
(3)掌握氯離子、碳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的檢驗方法。
(4)掌握簡單未知物鑒別的一般思路及方法。
(二)基本概念及理論(35分)
1.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10分)
(1)了解原子的組成及其表示方法,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其應用;掌握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核電荷數及核外電子數之間的關系。
(2)了解核外電子排布規律的初步知識,掌握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書寫。
(3)了解原子序數的概念、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理解元素的主要性質(原子半徑、金屬性和非金屬性、主要化合價)的遞變性、相似性及周期性。
(4)初步學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應用。以短周期元素和常見主族元素為主,理解元素的原子結構、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元素性質三者的關系。
(5)了解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與離子化合物、共價化合物的概念。
2.物質的量(10分)
(1)掌握物質的量、摩爾、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概念,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掌握摩爾質量的定義,掌握摩爾質量定義式的計算。
(3)掌握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掌握有關物質的量濃度及濃溶液稀釋時濃度的計算。
(4)學會物質的量在化學反應方程式中的計算。
(5)初步掌握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及操作步驟。
3.化學反應與能量(7分)
(1)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和本質,能用“雙線橋”分析簡單氧化還原反應。
(2)掌握氧化劑、還原劑的概念,了解常見氧化劑和常見還原劑。
(3)了解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理解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規律。
(4)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理解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的概念。
4.化學平衡與電解質溶液(8分)
(1)了解可逆反應與不可逆反應,理解化學平衡的概念,了解化學平衡狀態的特征。
(2)理解濃度、壓強、溫度等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并學會判斷簡單條件改變時化學平衡移動的方向。
(3)了解電解質與非電解質、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概念,了解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及移動規律。
(4)了解水的解離平衡,掌握水的離子積常數。
(5)掌握溶液的酸堿性和pH值的關系,學會計算強酸、強堿溶液的pH值。了解主要農作物生長適宜的土壤pH值范圍。
(6)了解鹽類的水解本質和鹽類的水解規律和應用。
(7)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及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8)掌握常見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及學會判斷常見離子能否共存。
(三)有機化合物(30分)
1.有機化合物概念(5分)
(1)了解有機物的概念及其特點。理解有機物的結構式與結構簡式。
(2)理解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同分異構體的概念。理解官能團的概念,掌握常見的官能團。
(3)了解有機物的分類和常見有機化學反應類型。
2.烴(5分)
(1)了解甲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結構特點,掌握甲烷、乙烯、乙炔的重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理解烷烴系統命名法,掌握五個C原子以下的烷烴的命名。
(3)了解烷烴、烯烴、炔烴的通式和主要性質。
(4)了解苯的分子結構,掌握苯的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等重要性質。
(5)了解石油的組成、煉制和加工方法。
(6)了解煤的主要成分和煤的綜合利用。
3.烴的衍生物(10分)
(1)了解乙醇的分子結構和用途,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了解苯酚的結構和用途,掌握苯酚的弱酸性和取代反應。
(3)了解乙醛的結構和用途,掌握乙醛的還原反應和氧化反應。
(4)了解乙酸的分子結構、物理性質和用途,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應。
(5)了解肥皂與合成洗滌劑的組成和去污原理。
(6)掌握乙醇、乙醛、苯酚、乙酸的鑒別方法。
(7)掌握銀氨溶液的配制方法和銀鏡反應的操作步驟。
4.糖類、蛋白質、高分子化合物(10分)
(1)了解糖類的分類及生理意義,了解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的有關性質及用途。
(2)了解淀粉的水解反應及淀粉用途,掌握淀粉存在的鑒定方法。
(3)了解纖維素的存在、水解反應及用途。
(4)理解氨基酸的分子結構,了解氨基酸的分類、命名及兩性。
(5)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元素和結構,掌握蛋白質的鹽析、變性和顏色反應。
(6)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結構、特性。
(7)了解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的性質和用途。
(8)簡單了解各種新型高分子材料(如生物降解塑料、高分子分離膜等)。
二、職業模塊(5分)
1.了解分散系的種類,膠體的性質,了解緩沖溶液。
2.理解滲透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第二部分 動物營養與飼料(100分)
1.動物與植物(4分)
(1)構成動植物體的化合物。
(2)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粗灰分、粗蛋白質、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2.水的作用及合理供水(4分)
(1)水的生理功用。
(2)動物的合理供水。
3.蛋白質與動物營養(5分)
(1)蛋白質的營養作用。
(2)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非蛋白氮的概念。
(3)提高豬、禽飼料蛋白質利用率的措施。
4.碳水化合物與動物營養(4分)
(1)碳水化合物的營養作用。
(2)影響動物消化粗纖維的因素。
5.脂肪與動物營養(4分)
(1)脂肪的化學組成與特性。
(2)脂肪的營養作用。
6.礦物質與動物營養(4分)
(1)必需常量礦物質元素的營養生理功能與缺乏癥。
(2)必需微量礦物質元素的營養生理功能與缺乏癥。
7.維生素與動物營養(4分)
(1)脂溶性維生素的營養生理功能與缺乏癥。
(2)水溶性維生素的缺乏癥。
8.能量與動物營養(4分)
(1)能量在動物體內的轉化規律。
(2)總能、消化能、凈能、體增熱、代謝能的概念。
9.飼料的概念與分類(4分)
10.粗飼料和青綠飼料、青貯飼料的營養特點。(4分)
11.礦物質飼料(4分)
(1)含鈉與氯的飼料。
(2)含鈣及含鈣與磷的飼料。
12.飼料添加劑(5分)
(1)飼料添加劑的分類。
(2)添加劑的特點與使用方法。
13.營養需要與飼料配合(35分)
(1)畜禽營養需要的特點、飼養標準的概念和種類。
(2)配合飼料的概念、分類、配方設計原則、生產工藝。
(3)飼養試驗的概念、設計方法。
14.飼料的常規分析(15分)
(1)如何采樣、制樣。
(2)實驗的原理、方法與步驟。
(3)結果計算。
第三部分 畜禽繁殖與改良(100分)
1.畜禽遺傳基礎(10分)
(1)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分裂的形式、遺傳信息及傳遞。
(2)遺傳的三大定律。
(3)伴性遺傳的概念及規律。
(4)變異類型、原因、基因突變的概念、原因、應用。
(5)染色體畸變的概念、種類。
2.畜禽雜交改良技術(15分)
(1)品種的概念、分類。
(2)選種的概念、方法。
(3)選配的概念、種類。
(4)雜交和遠緣雜交的概念、雜交改良的方法。
(5)雜交優勢的概念、度量、措施、方法。
3.家畜生殖器官(10分)
(1)公、母畜生殖器官組成。
(2)公、母畜生殖器官的形態結構特點。
(3)公、母畜生殖器官的生理機能。
4.生殖激素(10分)
(1)生殖激素的概念、分類方法。
(2)生殖激素的種類、來源和作用特點。
(3)各種生殖激素的調節作用及應用。
5.家畜繁殖技術(15分)
(1)母畜發情周期、不同母畜的發情周期的特點。
(2)發情鑒定方法及發情控制。
(3)精液的組成及生理特性、精子的結構及特性。
(4)采精的方法及精液處理。
(5)精液品質檢查、稀釋、保存方法。
(6)輸精技術。
6.家畜受精、妊娠與分娩(10分)
(1)受精前準備和過程。
(2)妊娠識別方法、生理變化特征。
(3)分娩預兆、過程。
(4)助產前準備、技術、仔畜護理。
(5)難產的分類、救助原則。
7.家禽繁殖技術(10分)
(1)家禽生殖器官的組成、結構及功能。
(2)雞的人工授精技術。
(3)鴨、鵝人工授精技術。
8.家畜正常繁殖力、繁殖障礙(10分)
(1)畜禽的正常繁殖力。
(2)母畜繁殖障礙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3)提高家畜繁殖力的措施。
9.動物繁殖新技術(10分)
(1)胚胎移植的基本原則。
(2)胚胎移植的技術。
(3)動物繁殖新技術。
四、考試形式及試卷結構
1.考試形式
閉卷、筆答,考試時間150分鐘,試卷滿分300分,其中《化學》部分試卷滿分100分,《動物營養與飼料》部分試卷滿分100分,《畜禽繁殖與改良》部分試卷滿分100分。
2.題型結構
《化學》部分: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簡答題、實驗題、推斷題。
《動物營養與飼料》部分: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實驗題、簡答題。
《畜禽繁殖與改良》部分: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
3.試卷的難易結構
易∶較易∶較難∶難=4∶4∶1∶1。
五、考綱說明
1.對口升學考試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升入高職或本科院校的重要途徑之一,命題者應考慮目前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和職業教育的特色,以考核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應知應會為主,不出偏題、怪題和似是而非的考題。
2.命題應注重基礎考查,著力內容創新。命題范圍原則上不超出本考綱,凡本考綱未提及的參考教材內容均非考試內容。
3.命題力求科學、準確、公平、規范,試卷應有必要的區分度,以利于升學的選拔,考試中單個題目的分值不應大于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