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高考錄取工作即將開始。高考錄取期間,可能會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及家長急于求學的心理設局行騙,嚴重擾亂正常的招生秩序,損害廣大考生的利益,省招生考試院提醒廣大考生及家長,提高警惕,謹慎對待和識別各類招生信息,通過正確的方式、正規渠道獲取招生信息,切勿走“捷徑”,相信非法中介,上當受騙。比較常見的招生詐騙類型主要有:
一、謊稱低分能“跳檔”錄取進行詐騙。
提醒:每年招生期間,都會有人自稱有辦法讓不夠一本線的考生錄取到一本院校,不到本科分數線的考生錄取到本科院校,其目的是騙取考生家長的錢財,敗壞高考工作信譽。
按照招生錄取規定,高考錄取中,嚴格按照劃定的分數線分批次投檔。只有考生的高考成績達到了某一個批次的最低控制線才有進入投檔的機會。同時,需要達到院校投檔要求,才能投檔,最終錄取結果上報教育部進行電子注冊。
二、假借高校招生“中介機構及代理人”,以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義,稱其有內部指標、機動指標、高校自主招生指標等進行詐騙招生。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向家長宣傳“自主招生”“定向招生”有政策空間,可以想辦法,找關系,向家長承諾只要肯花錢就可以搞到招生指標,利用國家特定計劃的招生政策,吹噓自己可以弄到招生計劃或找到關系,保證錄取,欺騙考生和家長,收取“活動”、“打點”費用。
經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批準進行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的高校的有關招生信息都會向社會發布,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既要達到高校自主招生測試,且達到合格標準,還要參加高考,并達到高校所在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由高校按招生章程公布的相關規則擇優錄取。所謂“內部指標”都是騙局,既不存在所謂的“內部指標”,也沒有人能突破政策規定“操作”高校錄取。
三、假冒招生機構人員、高校招生人員詐騙錢財。
提醒:在實行網上錄取后,我省招生錄取都是使用教育部高校學生司批準的錄取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對于錄取過程的各個環節及步驟作了邏輯限定,錄取結果是系統運行的邏輯結果。另外,錄取的方式也有了較大變化,學校已不再派出工作人員到省市招生錄取辦公地點。
網上錄取開始后,學校通過錄取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可直接對接省級招生管理部門,信息是直通的,已不存在“中間工作人員”。考生與家長應慎重對待“認識招生工作人員”可以保證提檔錄取的說法,以免上當受騙。
四、利用當前高校辦學形式的多樣化,故意混淆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現代遠程教育等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把考生介紹到無招生計劃甚至無辦學資質的所謂名牌大學從中斂財。
提醒: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是多樣的。一些騙子利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辦學大眾化、多元化發展形勢,把普通高等學校與其他高等教育的形式混淆,比如說現代遠程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聲稱只要肯花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可以上名牌,實際上并非普通高等教育的全日制本、專科,而是自學考試助學班、成人高等教育輔導班、網絡教育學院, 混淆學歷性質及學習形式,欺騙考生。
從以往的情況看,受騙的學生都是被送到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助學班、成人高等教育輔導班等進行學習,到最后學生拿到的多數都是自學考試畢業證書、成人高等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畢業證書,而不是學習形式為全日制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證書。普通高考招生工作需要通過正規渠道報名考試,填報志愿,投檔錄取。
五、偽造錄取通知書實施詐騙。
提醒:實行網上錄取后,錄取通知書由學校招生辦公室從學校所在地直接郵寄給錄取的全國各地考生,接收錄取通知書時無須向任何人或單位繳納任何費用。對于所謂“招生中介機構”或“招生代理人”帶給的錄取通知書或是莫名收到某學校寄來的錄取通知書時,首先要上網查詢,核對真偽,如網上一時查不到,應到當地招生主管部門當面咨詢,以防上當受騙。
不法分子實施招生詐騙,其目的是要利用考生和家長的僥幸心理騙取其錢財。因此,考生和家長勿信不實傳言,勿存僥幸心理,應通過正規渠道了解招生政策,通過省招生考試院和高校指定的方式查詢確認錄取結果。若有疑惑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核實,避免上當受騙。
六、利用招生信息的不對稱進行詐騙。
提醒:招生期間,有些騙子住在招生現場附近的賓館,利用家長和考生提供的報名號或準考證,冒充考生家長或親戚,在招生錄取現場咨詢點查詢考生投檔軌跡,鉆家長和考生對錄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本屬于正常投檔和錄取的,卻向考生家長“報功”,聲稱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錢疏通關系,考生才被投檔或錄取,并借機向家長收取錢財。
考生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證號、考生號等信息泄露給別人。在錄取過程中,所有考生都可以到省招生考試院查詢自己的錄取狀態,錄取狀態有“自由可投”、“已投檔”、“院校在閱”、“預錄取”、“錄取”等狀態。高考錄取工作嚴格按照錄取規則,依據考生高考成績和志愿進行錄取,請考生不必過于擔心,不要被別有用心之人利用。只有在省招生考試院指定的查詢渠道查到的錄取結果才是真實可靠的。
七、交錢即可上軍校必有詐。
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冒充軍隊機關或招生部門工作人員詐騙,有的假冒軍校領導、軍隊干部,吹噓有“內部招生指標”、“計劃外招生指標”;更有甚者,編造虛設招生機構,偽造各種公文,誘騙考生和家長。近年來,軍隊保衛部門與地方公安機關連續破獲多起假冒軍隊院校和國防生招生詐騙案件。一些考生家長心存僥幸,希望花錢托人找關系上軍校,讀國防生,結果造成錢財和入學機會雙雙落空。
軍校招生與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樣,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軍校招生沒有計劃外名額,軍隊和武警部隊不允許任何個人私自攜帶招生公文,招生過程不存在向考生或家長展示公文這一環節。考生收到錄取通知書后,要通過官方指定的查詢渠道進行查詢驗證,分辨真偽。
八、發送虛假信息詐騙。
提醒:通過虛假招生網站,手機短信、微信、QQ等,聲稱可以代辦入學,并展示若干“用戶好評”,實施招生詐騙;或者向考生及家長發送帶有鏈接的短信,植入木馬病毒,導致受害人銀行卡內錢款被盜取;或者通過報出考生姓名、學校名稱等信息,獲取考生及家長的信任,通知考生可領取“XX補助金”,詐騙考生或家長在ATM機上操作進行轉帳詐騙。
九、藝術類招生只要交錢保證錄取不可信
提醒:由于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復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范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只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招生詐騙花樣繁多,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類型。廣大考生千萬不要有投機取巧的心理,不要輕信招生中介,不要把自己的身份證、考生號、密碼等重要信息給他人,更不能委托他人填報志愿,謹防因個人信息保管不善而導致個人利益受到損害。同時,一定要從省招生考試院網站、微信公眾號和各級招生辦咨詢站、招生高校等權威渠道獲取招生信息,不要輕信其他渠道和他人傳播的招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