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考查目標
考查學生對新聞傳播業務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和應用能力。要求考生能系統地識記本科階段所學新聞傳播業務基礎課程的內容,關注新聞傳播業務的前沿實踐,掌握新聞采寫編評、廣告文案與公關策劃的實操技能。
Ⅱ.考查范圍
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階段所學的“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廣播電視節目制作”、“廣告策劃”、“廣告文案寫作”、“公共關系實務”共8門課程的基本內容。
Ⅲ.考試形式和試卷結構
一、試卷總分數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三、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四、試卷內容結構
新聞業務(45%左右)
傳播業務(35%左右)
綜合運用(20%)
四、試卷題型結構
(一)名詞解釋(選做4題,每小題5分,共20分,多選不給分)
(二)簡答(選做3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多選不給分)
(三)論述(選做2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多選不給分)
(四)實務(選做1題,共50分,多選不給分)
Ⅳ.試題示例
一、名詞解釋(每小題5分,選答4小題,共20分,多選不計分)
1.閉合式提問
2.消息結構
3.報紙定位與設計
4.畫面的對列構成
5.廣告戰略
6.輿情處置
二、簡答題(每小題10分,選答3小題,共30分,多選不計分)
1.簡述測試新聞來源可信度的方法。
2.簡述新聞特寫的報道技巧。
3.新聞評論如何處理破與立的關系。
4.簡述電視畫面中表現空間的規律。
5.簡述公共關系中組織形象的主要作用。
6.危機傳播中如何正確處理“堵”與“疏”的關系?
三、論述題(任選做2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多選不計分)
1.結合案例談談當前娛樂新聞報道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對策。
2.結合案例論述新聞報道如何把握好“時、度、效”?
3.結合實際從畫面編輯角度論述電影、電視和手機視頻的變化。
4.結合實際論述“跨頻互動廣告”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四、實務題(任做1小題,共50分,多選不計分)
(一)請根據下列材料,改寫一篇倒金字塔式消息,并配發一篇評論,消息和評論的字數均不少于500字。(消息、評論各25分)
事情經過:2013年4月16日上午8點多,江蘇如皋市石莊鎮泰昌家具城突起大火。石莊鎮城管中隊11名隊員正在開會,聞訊后急忙下樓沖到現場進行救援。
泰昌家具城一家家具店總共200多平米的地方,著火面積約為100多平米,隊員們開始是幫忙搬家具,后來聽到有人說,房子里面還有人沒出來。城管中隊隊員張豪說,當時他和徐遠平、徐相兵、高德軍這3名同事一起,冒著濃煙將房門踹開,連攙帶抱地將一對老夫妻救了出來。
2014年4月,南通市對如皋市救火英雄進行表彰,救出一對老夫妻的徐遠平、徐相兵、高德軍三名隊員都在見義勇為申報表彰之列,唯獨沒有張豪的名字。單位領導說,張豪以前表現不好。不符合申報南通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條件。
張豪本人說法:前幾天評選結果出來,榜上卻沒有自己名字。“后來我去找領導要個說法,領導說我平時表現不好,所以沒給我申報。后來他就一直勸我,說事情已經過去了,讓我不要追究。”
城管中隊說法:該中隊黃書記告訴記者,只知道張豪參與了救火,但對救人細節并不知情。
“張豪這個小伙子,表現不好。他就不符合申報南通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的條件。況且在申報時,有群眾舉報他工作時吃拿卡要,當時就把他停職了。”黃書記稱,現在張豪已經辭職;不給張豪申報肯定是沒錯的。
南通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說法:南通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此前《關于開展南通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候選人評選的通知》在發布時,內容中就有要求:“各地篩選出已獲得縣級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并符合南通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評選標準,社會反響好、群眾認可,且一貫遵紀守法的見義勇為人員。”這名工作人員表示,據他了解,張豪所述的“頂替”行為并不存在。
律師看法:“根據《江蘇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在搶險救災中,不顧個人安危,保護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生命財產,表現突出的,是見義勇為行為之一,因此張豪的見義勇為行為是可以肯定的。”對此,江蘇諾法律師事務所彭其軍律師表示,該條例中指出,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因此張豪的見義勇為行為,應該得到當地政府的表彰和保護。
“在進行申報時,應當基于見義勇為這一基本事實。在這次的事件中,張豪本身應當具有申報這一榮譽的權利,至于他是否能獲得這一榮譽,可以根據當地標準來衡量。”彭律師建議,張豪可以向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進行申訴,若是有關部門和單位沒有按本條例規定落實獎勵、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措施的,由同級人民政府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對責任人給予行政處分。
(二)策劃方案寫作(50分)
請以“踐行依法治國,增強法制觀念”為主題,策劃一項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公益傳播活動,簡要寫出策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