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復習方法不當:
考生對各學科的復習無計劃,復習效率偏低,因為很多內容是學習過的,存在上課“不想聽”、“只看不寫”、“只想不做”等眼高手低的不良復習習慣。
2?;A知識薄弱:
一些考生對于各學科的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實,相近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正確理解和熟練運用,導致一些模擬練習或考試基礎題得不到該得到應該得的分。
另外,有些考生對一些基礎知識的梳理能力不強,缺少梳理和歸納知識的基本方法,導致基礎不牢。中考備考無論怎樣復習,都必須要經歷一個對舊知識的梳理過程,關鍵是梳理的形式怎樣?如何有效梳理?怎樣通過梳理提升知識的理解能力與思維水平?
3。答題缺乏規范:
復習課中,一些練習或模擬試卷的答題不規范,經常失分,未能做到有求必應、有問必答。
比如科學學科平時不注意運用學科語言規范解答問題,不能把實驗步驟有條理的寫出,造成失分較多。不會用書中的語言進行答題,答題缺乏專業指導用語。有的學生不能按要求代入數據和單位進行運算,出現單位換算錯誤及計算的錯誤,有的學生書寫潦草,涂改隨便,評卷教師看不清難給分。
另外,數學、科學學科的作圖不夠清晰明了,書寫潦草,發現錯誤訂正拖拉等等,不能實現“該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丟?!逼鋵?,解題不規范的失分可能在課堂上聽課時不夠細致,甚至中考備考后期因為負擔重,導致平時作業、試卷訂正和糾錯不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