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簡介
(一)徐州醫科大學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徐州醫科大學歷史溯源創辦于1934年的江蘇省立醫政學院,1958年組建為本科建制的南京醫學院徐州分院,辦學已近60年。現校地處江蘇省徐州市,占地1100畝,現有18個院系和14所附屬醫院;具有24個本科專業,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通過不斷發揚“艱苦奮斗、不斷創新、勇于創優”的優良傳統,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立校、科技興校、特色名校”的發展戰略,已形成了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重點學科建設培育點、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等一系列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平臺,獲得了國家級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江蘇優勢學科、江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等一批較高層次和較先進水平的項目計劃。近6年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以及省部級各類獎項若干,學校已成為江蘇蘇北地區及整個淮海經濟區醫學教育、醫療服務和醫學科研的中心。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所在醫藥生物學學科是江蘇省優勢學科,科研專用實驗室15536平方米,實驗設備總資產6429萬元,具有博導35名,近三年本學科獲得國家級、省部級課題56項,縱向科研實驗經費達1755萬元,獲國家級科研獎項1項,省部級獎項4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2000余篇,完全可以滿足博士后在站人員科研研究、技術創新及成果轉化等實驗要求。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生物醫藥類博士后研究人員,招聘條件如下:
序號 | 研究方向 | 合作導師 |
1 | 心血管病理生理學 干細胞誘導心肌細胞治療心衰的基礎研究 | 孫紅 |
2 | 細胞信號轉導與神經保護; 膠質瘤發生的表觀遺傳機制; | 高殿帥 |
3 | 重大疾病的分子機制與防治; | 侯筱宇 |
4 | 病原生物感染免疫; 寄生蟲病免疫流行病學與防治; | 鄭葵陽 |
5 | 腫瘤分子病理學; 中藥治療腫瘤的實驗病理學研究; | 吳永平 |
6 | 糖尿病并發癥的藥物防治; | 印曉星 |
7 | 環境化學物的毒理學效應與分子機制研究; | 徐莉春 |
8 | 缺血心肌存活性的發生機制及保護; | 李東野 |
9 | 造血干細胞移植中GVHD防治的研究; 白血病干細胞生物學行為的研究; | 徐開林 |
10 | 造血干細胞移植; 移植免疫; | 曾令宇 |
11 | 腎臟纖維化的機制及防治; 腎血管疾病; | 孫東 |
12 | 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致病機制; | 顏學兵 |
13 | Toll 樣受體調節的信號轉導通路與神經系統疾病; 黃體酮受體通路與神經保護的作用及機制; | 花放 |
14 | 腦血管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臨床行為神經心理學; | 耿德勤 |
15 | 分子影像學; 神經影像學; | 徐 凱 |
16 | 血管性病變介入診斷與治療; 腫瘤介入診斷與治療; | 祖茂衡 |
17 | 人工關節置換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股骨頭壞死的病因學研究; | 郭開今 |
18 | 缺血性心臟病應用基礎研究; | 張中明 |
19 | 腦膠質瘤的發病分子機制及靶向治療; 顱腦損傷的治療; | 于如同 |
20 | 耳聾、耳鳴及眩暈的基礎與臨床; 臨床聽力學; | 喬月華 |
21 | 腫瘤生物治療; 病毒靶向基因治療; | 鄭駿年 |
22 | 基因納米靶向增敏放療的基礎與臨床; 腫瘤綜合治療的基礎與臨床; | 章龍珍 |
23 | 腫瘤生物治療; 腫瘤信號轉導; | 裴冬生 |
24 | 病理性疼痛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藥物依賴的神經生物學機制; | 曹君利 |
25 | 麻醉與鎮痛的神經生物學基礎研究; | 張勵才 |
26 | 神經精神疾病的可塑性機制; | 高燦 |
27 | 離子通道生物物理性質及相關疾病; 離子通道相關的全麻機制研究; | 張赭 |
28 | 疼痛的神經免疫調節及腦損傷與保護研究; | 張詠梅 |
(備注:按學科代碼先后順序排列)
二、招聘條件與待遇
(一)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
根據《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關于開展2016年度博士后創新人才支持計劃申報工作的通知》(博管辦[2016]51號)文件精神,現面向全世界招聘博士后創新人才。
1、項目內容
結合國家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基地,瞄準國家重大戰略、戰略性高新技術和基礎科學前沿領域,每年遴選200名應屆或新近畢業優秀博士,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經費與待遇
國家給予每人兩年60萬元資助,其中日常經費40萬元為生活費,博士后科學基金20萬元為科研補助經費。
3、申請條件
(1)獲得博士學位3年內的全日制博士畢業生,當年度應屆博士畢業生優先。
(2)本批次申請日期截止前未滿31周歲。
(3)具有良好的科研潛質和學術道德。
(4)研究領域屬國家重大戰略領域、戰略性高新技術領域、基礎科學研究前沿領域。
(5)已初步選定博士后合作導師,并與合作導師商議形成初步研究計劃。
(6)資助人員須在名單公布后3個月內辦理進站手續,逾期視為自動放棄入選資格;獲得資助后必須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二)常規博士后招聘
根據《關于印發<徐州醫學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實施辦法(修訂)>的通知》(徐醫辦[2016]12號)文件相關精神,招聘生物醫藥類博士后研究人員。
1、經費與待遇
(1) 統招統分博士后日常經費實行月薪制,支付年限為24個月,每月工資按照專業技術七級人員的工資津貼執行,按照企業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在職博士后及企業聯合培養博士后的工資福利和各類社會保險等待遇在原單位享受相關政策。鼓勵導師按照博士后研究人員工作任務給予適當津貼。
(2)流動站為博士后配備必需的實驗條件,并提供相應的科研啟動經費,標準為6萬元/人,經費的使用按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博士后管理工作規定》執行;博士后研究生人員保證不少于9個月科研實驗工作量。
(3)在站博士后人員,學校安排人才公寓供其免費居住,并配套相關生活設施。
(4)對于表現優秀博士后人員,同時有意愿留校工作者,學校愿與其簽署聘用合同,并根據學歷、工齡等條件給予安排合適崗位。
2、招聘條件
(1)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服從管理;
(2)在國、內外已經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歷學位者;
(3)原則上年齡不超過35歲,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4)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敬業精神,具有與項目相關的專業知識,并在博士期間發表過SCI論文,單篇影響因子3.0以上者優先;
(5)博士后管理辦公室規定的其它條件。
三、博士后出站條件
博士后在站期間或出站兩年內必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和以徐州醫科大學或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為第一作者單位名義完成以下要求之一:
1、被SCI-JCR期刊分類分區2區期刊收錄論文1篇,并且獲得省級以上科研基金1項。
2、被SCI-JCR期刊分類分區1區期刊收錄論文1篇或3區期刊收錄論文3篇。
四、申請方式
1、申請人首先通過電子郵件聯系,隨同郵件發送電子簡歷一份及在職或在讀博士期間科研成果電子清單一份。
2、經過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初步審查并得到肯定答復后,申請人需約定時間到相應實驗室與導師進行面試,面試時提交導師成果清單及證明材料。
3、面試完成導師同意接收后與博管辦聯系,按照《關于印發<徐州醫學院博士后管理工作實施辦法(修訂)>的通知》規定網上填寫博士后進站申請。
4、進一步了解博士后合作導師有關信息,登錄徐州醫科大學研究生學院博士后版塊。
http://yjs.xzmc.edu.cn/html/list/119/index.aspx
五、申請日期
2016年10月10日至2016年11月20日
六、聯系方式
地址:徐州市銅山路209號徐州醫科大學主校區行政樓207室
郵編:221004
聯系人:李沖 楊秋寧
電話:0516-83262305;
郵箱:yjsxkb@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