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小學英語新課程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基礎性與可塑性。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缺少一定的自然語言環境,并且跟母語教學相沖突。
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教學活動體現英語化
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境,這就要求教師盡量用英語進行組織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從第一節課起,筆者就開始使用英語課堂用語。首先解決急用的幾句:“hello!”“goodmorning(afternoon).”“standup.”“sitdown,please.”“listentome.”“readafterme.”以后每節課堅持循環使用,并逐漸增加句數。碰到學生遲到、進辦公室,都會主動運用英語與老師對話:s:excuseme,mayicomein?t:comein.s:iamsorry!經過日積月累,學生基本聽得懂簡單的課堂用語,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聽說英語并不難,為培養英語語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課堂上教師在教學中做到表情化、動作化。通過教師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即以姿勢說話。如教listen,我們不妨以手半握拳放在耳后,同時做傾聽動作,反復幾次后,只要半握拳手放耳后,學生便心領神會。同樣,以雙臂合攏輕輕向上抬起,學生便知是wholeclass齊讀,這樣節省了教學時間,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課后,教師應從語言發展的本身需要出發,以人文關懷的角度,大范圍、多層次地創設學習英語的氛圍。為此,每天上學、放學進出校門時,要求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以英語進行問候。無論在校園中還是樓梯口碰到學生,我總會打招呼:“hi!”“goodmorning(afternoon)!”“howareyou?”一段時間后,學生課外見到我,就會爭先恐后地用英語招呼我,養成了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