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區是2003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的浙江省湖州市轄區,現轄9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區域面積71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89萬。南潯先后被命名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區”、“中國木地板之都”、“中國湖筆之都”、“中國淡水魚之都”、“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全國德育工作先進實驗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全國安全教育實驗區、“第二屆、第三屆長三角最具投資價值縣(市、區)”、“省示范文明城區”、“省平安縣區”、“省教育強區”、“省科技強區”、省級生態區、“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綜合強區”、“省森林城市”、“省美麗鄉村先進縣區”、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區)等。
1、區位優勢明顯。南潯位于江浙滬兩省一市的交界處,地處滬杭蘇都市圈的交匯點,處于長三角城市群的中心腹地,距上海、杭州、蘇州等大城市均為100公里左右,構成1小時交通圈,是融入長三角核心區域的黃金節點和重要樞紐。浦東、虹橋、蕭山、祿口等4大空港環繞周邊;318國道貫通全境,申蘇浙皖、申嘉湖、練杭等3條高速5個樞紐分布境內;京杭運河和被譽為“東方小萊茵河”的長湖申航道等2條千噸級航道穿境而過;湖蘇滬高鐵已列入規劃建設,有望今年正式開工,屆時將構建起20分鐘到上海的快捷交通網絡。
2、文化底蘊深厚。素有“湖絲之源、院士鄉里、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譽,匯聚了財富文化、絲綢文化、蠶桑文化、湖筆文化、漁文化等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并憑借“輯里湖絲”榮獲了首屆世博會金銀大獎。南潯古鎮是湖州市首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擁有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靜江故居、張石銘舊居、百間樓等一批歷史遺存,榮獲“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美麗古鎮”稱號,并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南潯歷來名人輩出,有著“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稱,近現代涌現出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為代表的絲商巨賈、民國奇人張靜江、報告文學家徐遲、兩彈一星元勛屠守鍔、共和國飛機設計之父徐舜壽等名人巨匠、以及原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桂世鏞、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長梁希等一批省部級領導。現有全國頗具影響力的南潯籍省部級領導和專家、學者80多人。
3、產業特色鮮明。正大力發展并逐步形成高端裝備、信息經濟、休閑旅游三大重點產業快速發展,金屬新材、綠色家居、現代紡織三大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新型電池、電子商務等若干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的“3+3+N”產業體系。工業方面,特色最為鮮明的主要是電梯、木業和電機產業。2015年,南潯電梯年產整機約7萬臺,擁有整機生產和配件企業218家,整機產銷量約占浙江的50%,全國的10%。2015年電梯產業規上產值達89.97億元、增長2.2%;智能電梯成功列入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南潯是“中國木地板之都”、“中國木門之都”和“中國家居制造業基地”,擁有木地板生產企業400余家,木地板產量約占全國的35%,實木地板產量約占全國的60%,2015年木業產業規上產值達110.88億。電機方面,共有企業30多家,年產各類電機3200多萬套,其中90%為洗衣機電機,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2015年實現規上產值約26.12億元、增長8.1%,系全省首個出口電機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服務業方面,南潯擁有全國最大的木地板產銷基地和華東地區最大的建材市場,南潯國際建材城為首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2015年營業額達107.2億元,系全國重點培育市場、全國轉型升級示范市場、省“四星級文明規范市場”,入選首批浙江商品國際采購中心培育對象;南潯古鎮文化休閑旅游集聚區為第三批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文化創意產業被列入浙江省十大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農業方面,形成了淡水漁都、生態稻米、湖羊名鄉、休閑農業四張名片,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省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綜合強區和省生態循環農業示范縣(區)。“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養魚生態農業模式,是全市首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正積極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4、發展勢頭較好。201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7.88億元,增長8%;規上工業增加值114.91億元,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182.3億元,增長15.6%;財政總收入35.2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9億元,分別增長9.1%和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8.18億元,同比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008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42元,分別增長8.7%和8.8%。
當前,全區上下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浙江考察時的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和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牢牢把握穩中求進、趕超發展總基調,緊緊圍繞“奮戰五年、再造南潯”和“重振南潯輝煌”的總目標以及“兩超五爭”的重點目標,大力實施“生態立區、工業強區、城市興區、旅游活區”四大戰略,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抓改革、優環境、惠民生、保穩定、強黨建各項工作,努力實現“五個翻一番、五個新突破”和“兩超五爭”的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水鄉魅力之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