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學院(PingDingShan University)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坐落在平頂山市新城區的平西湖畔,濱臨白龜湖國家濕地公園,依山傍水,自然環境優美,人文底蘊深厚。
平頂山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59年10月的平頂山師范學校。1977年8月經批準在平頂山市師范學校附設大專班,于1984年改為平頂山師范專科學校,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院校。建校以來,平頂山學院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在一代代學院人的不懈努力中,逐漸形成了“嚴謹求實,和諧自強”的優良校風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團結奉獻”的精神,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實現著自身的價值。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和一所直屬附屬醫院,占地面積2300余畝,建筑面積56.83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1.39億元,館藏紙質圖書157萬冊,中外文期刊1700余種,電子圖書91.19萬種。學校建有體育訓練館、音樂廳、演播廳、排練廳,文化體育設施齊全。
學校現有教職工1327人,具有碩士及其以上學歷(學位)872人,副教授和高級實驗師以上職稱人員383人。學校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憲梓教育基金獎獲得者、國家級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南省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各類專家人才100余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80余人。
學校設有18個教學單位,有56個本科專業、14個專科專業,涵蓋工、管、理、文、法、藝等十個學科門類。學校堅持立足地方服務行業,逐步形成了以工科等應用學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布局,擁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8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門省級精品課程,2個省級教學團隊。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8233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8700余人。
學校擁有一批實力較強的科研機構及技術開發基地,建設3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工程實驗室。學校“高壓智能開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與平高集團共建實驗室,開展高壓電器智能化、節能節材制造等研究,涌現了一大批自主知識產權成果,在中石油陜西長慶油田、平高集團、美國伊頓電氣、皖電東送等國內外企業及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成功應用。學校與中國林科院、河南省林業廳三方共建低山丘陵區生態修復重點實驗室,建立了低山丘陵區生態修復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發基地。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匯聚國內外專家學者,圍繞區域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研究。陶瓷研究所承擔的唐代花釉瓷復仿制作技術項目,恢復了失傳千年的唐代花釉瓷制作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學校雅樂團在第五屆北京傳統音樂節上再現了古應國宮廷禮樂文化,受到海內外同行矚目。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鄭州大學等國內高校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外知名大學開展了教學與科研合作。與平高集團、大河網、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等著名企業、行業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了大河傳媒學院、李國楨陶瓷學院等行業學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能力。
學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課外科技學術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蓬勃開展。學校被評為全國“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單位、“河南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近三年,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中國機器人大賽、全國信息技術水平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國家和省、市級各類大學生技能競賽中獲得300多項獎勵。學校先后榮獲“河南高等教育質量社會滿意本科院校”、“值得推薦的河南教育名片”、“河南應用技術類型十佳示范高校”。
醫學院的前身為平頂山學院護理學院,創建于2008年5月,2013年8月合并國家級示范校--平頂山市衛生學校,成立了平頂山學院醫學院,是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命審題基地,國家醫學考試基地。現位于平頂山市新城區崇文路中段(平頂山學院崇文校區),占地面積300余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開設有護理學、藥學2個本科專業和護理、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3個專科專業,在校生2574人。現有教職工95人,其中有專任教師67人,實驗員12人,博士4人,碩士27人。醫學院建有基礎醫學實驗平臺(解剖實驗室、形態學實驗中心和機能學實驗中心)、藥學實驗中心、護理學實驗中心,有獨立的圖書館,藏書量達28萬余冊。平頂山市口腔醫院為學校直屬臨床教學醫院,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為學校附屬醫院。
醫學院以基本醫學理論、護理技術及藥學知識為教學重點,積極吸納醫學、藥學及護理新概念、新技能、新知識、不斷拓寬專業口徑;依托校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合作共建;利用國內知名醫院的資源優勢,加強實習基地建設,強化技能訓練,積極搭建就業平臺,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及省內鄭州、洛陽等城市建立了穩固的實習就業基地。歷年來,畢業生護士資格證考試一次通過率98%以上,專升本錄取率達到100%。人才培養質量受到用人單位和社會的廣泛好評,近三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在90%以上。
十三五期間,學校明確提出要“積極培育和發展醫療衛生類專業群,逐步形成新的增長點”,為此醫學院將圍繞學校建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強的應用型大學”的目標,以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抓手,做特做優護理學,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力爭建成省級優勢品牌專業;做實做強藥學,力爭在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上有所突破;積極培育臨床醫學,適時打造醫學技術類專業,到2020年,在校生規模達到3500人左右。要強化產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加強教學基本建設、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加快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推動教學、科研、管理建設發生質的飛躍,使醫學院的各項工作走在學校前列,真正成為學校轉型發展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2017年擬引進人才計劃
根據醫學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在穩定護理學本科和藥學本科的基礎上,完成新增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康復醫學3個本科專業和口腔醫學、眼視光技術、醫學影像技術3個專科專業。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需要人才的支撐,醫學院結合當前實際,擬通過引進優秀的碩士生進行培養并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以加強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步伐。
學科/專業 | 學歷 | 人數 | 任職條件 |
病理學 | 碩士及以上 | 1 | 1.本科為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 2.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35周歲。 |
病原生物學 | 碩士及以上 | 1 | 1.臨床醫學本科學歷背景; 2.病原學、生物學、流行病學、免疫學、形態學、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病原生物學相關研究方向。 3.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畢業生不超過35周歲。 |
醫學免疫學 | 碩士及以上 | 1 | 1.臨床醫學本科學歷背景; 2.病原學、生物學、流行病學、免疫學、形態學、遺傳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免疫學相關研究方向。 3.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35周歲。 |
人體解剖和組織胚胎學 | 碩士及以上 | 1 | 1.臨床醫學本科學歷背景; 2.人體解剖和組織胚胎學相關研究方向; 3.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35周歲。 |
生理學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1 | 1.臨床醫學本科學歷背景; 2.生理學相關研究方向; 3.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及副高以上職稱不超過40周歲。 |
生物化學及 分子生物學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1 | 1. 臨床醫學本科學歷背景; 2. 研究方向: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等; 3.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及副高以上職稱不超過40周歲。 |
醫學檢驗技術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5 | 1.本科為醫學檢驗技術; 2.臨床檢驗相關研究方向; 3.碩士畢業生不超過30周歲,應屆博士畢業生及副高以上職稱不超過40周歲。 |
口腔醫學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3 | 1. 本科為口腔醫學; 2.碩士畢業生不超過30周歲,博士畢業生及副高以上職稱不超過40周歲。 |
五官科學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1 | 1. 本科為臨床醫學; 2.碩士畢業生不超過30周歲,博士畢業生及副高以上職稱不超過40周歲。 |
兒科學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1 | 1. 本科為臨床醫學或兒科學; 2.碩士畢業生不超過30周歲,博士畢業生年齡及副高以上職稱不超過40周歲。 |
預防醫學 | 碩士及以上或者副高以上職稱 | 1 | 1. 本科為預防醫學; 2.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40周歲。 |
基礎護理學 | 博士 | 1 | 1.本科專業為護理學; 2.碩士畢業生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40周歲。 |
分子藥理學 | 博士 | 1 | 第一學歷藥學本科,35歲以下 |
臨床藥理學 | 碩士 | 1 | 1.第一學歷,211院校,本科為藥學專業 2.碩士不超過30周歲,博士不超過35周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