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慶縣勐佑鎮德思里中心學校簡介
德思里中心學校,于2005年成立。其前身是原立達校區及原德思里校區,它是二校區合并之后的統稱。徳思里中心校位于勐佑鎮的東南方,南與三岔河鎮毗鄰、西南與營盤鎮相連,東北與鳳山鎮接壤,因四面環山繞水、峰巒疊嶂、人杰地靈而得名。這里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及純樸的鄉情民風。
中心學校本部設在福和希望小學(原稱德思里完小,建于1917年),地處勐佑鎮新寨村民委員會,距離勐佑政府所在地10公里。服務新寨、大寨子、界牌、立達、立平、界牌、阿里侯七個村,服務范圍總人口11035人,學??傉嫉孛娣e4785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5830平方米。
中心學校下設7所完小?,F有教職工59人,教學班37個,在校學生797人。中心校有57個教師編制。本學年公辦教師59人。其中中小學高級教師1人,中小學一級教師24人,中小學二級教師28人,未定級6人,其中特崗4人。縣級骨干教師1人,鎮級骨干教師1人,教學能手1人。
在多年的改革發展中,中心校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積淀了厚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我校以“團結、務實、創新”為校風;以“敬業、奉獻、善導”為教風;以“學文明、守紀、向上”為學風。學校以科學發展為統領,教學改革為依托,“嚴、細、實”管理為主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實現科學管理為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自2008學年以來,德思里中心學校在教育主管部門和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先后新建了新田完小、福和希望小學、龍僑完小的教學樓,2009學年正式投入使用;2009學年,修建了立達完小、福小、新田完小等校的籃球場;2010學年立平完小遷址重建,現教學樓、食堂、廁所已全部新建好,師生于2014年2月24日正式搬入新校址;2012學年界牌完小遷址重建,現教學樓、食堂、廁所、綜合樓皆新建好,師生于2014年2月24日正式搬入新校址;2012學年龍僑完小綜合樓、廁所新建,已于2013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福和希望小學教師周轉房及七臺坡完小綜合樓正在新建中;同時,學校大力著手綠化校園環境,旨在給學生、教師營造良好的工作、學習空間。
在改善硬件設施的同時,德思里中心校用心致力于軟件建設,在教師隊伍中開展“三個一”活動、創辦教育簡訊,開展“三生”教育活動,教學中不斷探索“參與式”教學模式。并用科學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管理機制,為教職工創造了一個公平競爭的機制,鼓舞了教師工作的干勁,激勵著廣大教職工安心扎根山區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在2008學年里,德思里中心校管理成效顯著,被鳳縣教育局評為“金點子”學校、勐佑鎮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展演一等獎;2011學年被中共鳳慶縣委鳳慶縣人民政府評為“民主管理先進學校”。
另外,學校重視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抓常規、管基礎,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和學生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積極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行為規范和勞動教育為重點,立足校內、借助校外、形成網絡、全面育人,把德育寓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寓于優化的環境教育之中,取得了明顯成效。
還有,建立健全規章制
度,嚴格貫徹落實《云南省中小學常規管理暫行規定》、《云南省義務教育階段學籍管理辦法》,完善各項工作。建立學校2010年發展規劃(十一五),有校長任期發展規劃。有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安全制度、考勤制度、獎懲制度等各種管理制度匯編成《德思里中心校規章制度》。“十二五”期間,學校將積極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主動服務于科教興國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朝著創建一所優質學校、培養一批“參與式”模式教學骨干的戰略目標和發展定位而奮斗。
德思里中心校因受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教育教學質量一直是全中心校的艱巨重任,因此,德思里中心學校根據上級文件要求,結合自身實際,于2010學年伊始,在中心校所屬的七所完小全面推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模式?,F“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我中心校已步入正軌,取得可喜成績。為適應新的課程標準,培養真正的四有新人,全體教職員工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
“切實保障少年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我們堅信:德思里的教育將更加輝煌!明天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