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首次招生的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表演專業開考。院長陳凱歌坐鎮巡考。“學校不要太講‘師道尊嚴’。”接受媒體采訪時,這位“掌門人”語出驚人。
教學采用“聯合作業小組”
“考試招生,就是將有潛質的學生發掘出來。剛才巡考時,我看了,有些考生真的還行。”陳凱歌說。據了解,本次報考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藝術類專業的人數多達4500余人,其中表演專業、影視攝影制作專業是首度招生,僅表演專業就吸引了2700多名考生報考,錄取比例為135:1,報考影視攝影制作的考生也近800名,錄取比例為40:1。
“一所學校一旦歷史悠久,就容易僵化。上大上海電影學院強調的是差異化教學。”陳凱歌語露鋒芒,他認為,差異化首先體現在“沒大沒小”,不要太講“師道尊嚴”。“‘師道尊嚴’是個好詞。如果學生交了白卷,說他是好學生,這肯定不對,我想強調的是,教學過程應該更加生動活潑。”在他看來,學生和老師應該深入交流互動,進校學習,不僅意味著進入某個機構,更應為年輕人開啟一道門,老師帶著學生走上真正喜愛的那條路。
陳凱歌表示,學院將充分挖掘運用上海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優勢,用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廣闊的國際視野浸潤學生,在教學上采用“聯合作業小組”“大師講座”等方式。除了表演系以外,所有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結成“聯合作業小組”,進行專業化的學習和實踐。
告訴學生明星和演員的區別
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如今娛樂圈“顏即正義”、包裝就能當明星等一系列現象時,站在教育者和業內資深專家的立場,陳凱歌坦言,學校的責任,就是告訴學生明星和演員的區別。“當然,不是說‘演員就不能成明星’或者‘明星就沒有好的演技’,兩者不是絕對割裂的。”他說,“我始終覺得,演員是一個崇高的職業,年輕人相信自己,對自己的職業先有了尊重,才能做好。”
在初試現場,不少考生有備而來。來自河北的宮嘉雪說,今年已經考了好幾所學校,每次都有針對性地準備初試所需的聲樂、臺詞、形體等內容,連服裝都各有不同。“有人總結過,中戲比較傾向傳統的形象,所以我應考時就穿了形體服;北電似乎喜歡比較開放隨性,我就會穿休閑風格的衣服……”競爭的激烈可見一斑。
對于當前藝考火爆的現狀,陳凱歌談及自己當學生時的一件事。當時他大學的班級有28人,有一天老師問他,“你覺得最后幾個人能‘出來’?”他回答:“三分之一,9個吧。”教授搖搖頭說,“能出3個。”陳凱歌認為,即使藝考再火爆,表演的專業教育領域和職業領域都會有所取舍,留下真正的苗子。
面試官團隊多角度考量考生
“姚晨巨瘦巨漂亮。”這是來自山東德州的考生鄭奕走出考場,遇上同行同學的第一句話。此次初試,一批學界專家、著名藝術家、資深演藝明星組成面試官團隊,確保從多角度對考生進行考量。在本次初試中,知名女演員姚晨作為面試官走進考場,給考生帶來驚喜與鼓勵的同時,也提出不少專業的指導意見。姚晨表示,第一次來到上海電影學院擔任藝考考官,對自己也是一種鍛煉和挑戰,前期做了許多功課,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樂觀向上的心態傳遞給有夢想的年輕人,不辜負考官使命。
“姚晨嘴一點也不大,還特別耐心,她跟我們說,‘你們是第一次考試,我也是第一次當面試官,都是第一次,別緊張’。”鄭奕說。據悉,本次藝考分初試、復試、三試三輪。表演專業初試考生需著平底鞋參加,不允許化妝、不允許著裙裝、不允許帶美瞳等。考生需通過聲樂、臺詞、形體三個科目方有機會進入下一輪復試。小鄭表演的是散文朗誦《繼母的賬本》,為了圓自己的演員夢,她從初中開始讀藝校,臨考前半年還專門前往北京的專業培訓機構接受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