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情況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科學素養,系統地掌握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與方法,能運用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計算機科學、技術和應用各領域的有關科研、設計開發與教學等工作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高級復合型技術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習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以培養具有應用設計與開發、能進行理論或應用研究的人才為主。本專業的學生應該
1. 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求實求真的精神,科學務實的思維方法;
2. 較好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科學研究方法;
3. 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之中;
4. 具有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能較快地協調和處理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相關技術問題;
5. 具有良好的工程意識、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三、畢業生應有的知識和能力
1. 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的分析和設計的基本方法;
2. 具有很強的獲取知識、運用知識與技能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具有研究、設計、開發和應用計算機軟、硬件的基本能力;
4. 在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方面有較扎實的基礎,在人文科學方面有一定的知識,了解與計算機有關的法律法規,了解信息產業的發展動態;
5. 具有獲取信息的能力和使用外語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6. 普通話水平達到二級乙等以上。
四、主干學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五、專業主要課程和實驗
電工技術、電子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離散數學、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編譯原理、數據庫原理、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系統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Windows編程技術、Web開發技術等學科基礎與專業選修課程。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單片機技術、接口技術等硬件實驗以及其它課程的軟件實驗。
六、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電子實習、生產實習、認識實習、計算機編程實訓、計算機硬件綜合大型作業、計算機應用大型作業、畢業設計(論文)等。
七、修業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學位
完成規定的各課程模塊學分,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專業主修課程
計算機學院將專業課程分成課程群、課程組,涵蓋計算機硬件、軟件及應用各個方面。通過這些必修或選修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掌握計算機系統的“時空觀”、“方法論”。
① 計算機系統結構課程群包括《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系統結構》、《操作系統》、《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等課程,其主要作用是使學生認識和掌握計算機硬件結構原理、資源管理等理論和技術;
② 程序語言與算法課程群包括《面向對象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編譯原理》、《程序設計方法學》等課程,其主要作用是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計算機運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③ 軟件工程課程群包括《軟件工程》、《軟件測試》、《統一建模語言UML》、《軟件項目管理》等課程使學生掌握軟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術;
④ 計算機應用技術課程群包括《數據庫原理》、《Oracle數據庫》、《Web開發技術》、《計算機網絡》、《計算機安全》、《移動計算》、《多媒體技術》、《數字圖像處理》、《計算機圖形學》、《模式識別》、《電子商務》等課程將使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的關鍵技術原理。
⑤ 高性能計算系列課程包括《高性能計算導論》、《高性能計算軟件與實踐》、《高性能計算新技術》等課程,這些課程將帶領同學們接觸超級計算、超級計算機系統(學院擁有“自強”系列超級計算機系統:“自強3000”超級計算機曾位列世界500強之126位;性能更強的“自強4000”即將建成,安裝在東校區計算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