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專任教師29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9人。
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目前已建設成基礎物理、電工電子基礎、近代物理、電子設計自動化、信息通訊、電子工藝等23個先進的實驗室,實驗室面積達到2200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價值將達800多萬元。
近年來有一百多篇論文分別在國家級、省部級學術期刊發表,被SCI收錄9篇。公開出版教材、參考書8部,自編講義100余萬字。主持承擔國家級科研課題5項,自治區科研課題12項。獲自治區各類科研獎項4項,獲國家發明專利2項。2008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先導型院系”榮譽稱號。為培養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學院專門成立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團隊,帶領學生進行電子設計與制作,并取得了許多優秀創新成果,迄今為止,創新團隊曾在物聯網應用技術、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中獲得全國特等獎1項,全國一等獎1項,全國三等獎3項,內蒙古自治區級三等獎以上4項。
2016年招生專業:電子信息工程(移動互聯網應用方向)、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方向)
電子信息工程(移動互聯網應用方向):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移動互聯網應用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用軟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來分析、設計和實現移動互聯應用系統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組織與協調能力以及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畢業后能在IT行業、科研機構、企事業中從事移動互聯應用軟件、硬件系統的開發和維護的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C語言、計算機專業英語、數據庫原理、操作系統、軟件工程、XML、Java核心技術、Oracle數據庫系統、Java Web程序設計、軟件測試自動化、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移動互聯網應用設計與實現(Android平臺)、移動互聯網應用設計與實現(IOS平臺)。
電子信息工程(物聯網方向): 物聯網是繼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的革命性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本專業注重加強專業基礎教育、拓寬專業口徑及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掌握現代傳感技術與無線通信技術的基礎之上,深入學習物聯網的核心底層技術——嵌入式系統開發,培養能夠在電子信息、通信工程和計算機等高新技術應用領域從事設計、研究和管理的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數字圖像處理、數據采集技術、C++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操作系統原理、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嵌入式Linux C語言程序設計、Arm體系結構與接口技術、嵌入式系統移植、嵌入式圖形圖像處理、Linux驅動程序設計、Zigbee與RFID技術開發、Android應用開發基礎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