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論
考核要求
(一)思維
1、識記:思維的基本特征。
2、理解:思維一語言的關系。
(二)普通邏輯形容的對象
1、識記:
(1)普通邏輯的定義。
(2)思維的邏輯形式。
(3)邏輯常項和變項。
2、理解:
(1)普通邏輯不研究思維的具體內容,只研究各種不同類型的思維的邏輯形式。
(2)邏輯常項在邏輯形式中的地位。
3、簡單應用:
(1)從各種不同的具體判斷和推理中,抽象、概括它拉的邏輯形式。
(2)識別各種邏輯形式中的邏輯常項和變項。
(3)根據判斷和推理的不同邏輯形式列舉出具體的判斷和推理。
(三)普通邏輯的性質和意義
1、識記:普通邏輯的性質:工具性和全人類性。
2、理解:
(1)學習普通邏輯的意義。
(2)學習普通邏輯的方法。
第二章概念
考核要求
(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1、識記:
(1)概念。
(2)概念的內涵。
(3)概念的外延。
2、理解和應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識別某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
(二)概念的種類
1、識記:
(1)對概念進行三種分類的分類根據。
(2)集合概念。
2、理解和應用: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正確識別某個概念屬于何種概念。
(三)概念間的關系
1、識記:
(1)概念間的五種基本關系(包括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
(2)屬種關系。
2、理解和應用:識別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
(四)歐拉圖
1、識記:表示概念間五種基本關系(包括矛盾關系和反對關系)的歐拉圖。
2、理解:判定表示若干概念之間關系的歐拉圖是否正確。
3、簡單應用:用歐拉圖表示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
4、綜合應用:從給定的條件出發,推出指定的概念之間的關系,并用歐拉圖
表示它們的關系。
(五)定義
1、識記:(1)定義。(2)定義的結構。(3)劃分的方法。
2、理解:定義的三條規則及違反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
3、簡單應用:運用有關定義的知識分析具體的定義是否正確。
(六)劃分
1、識記:(1)劃分。(2)劃分的結構。(3)劃分的方法。
2、理解:劃分的規則及違反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
3、簡單應用:運用有關劃分的知識分析個體的劃分是否正確。
(七)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1、識記:(1)概念的限制。(2)概念拭目以待概括。
2、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之間的反變關系。
3、簡單應用:分析并確定某個具體的限制或概括是否正確。
第三章判斷(一)
考核要求
(一)判斷的定義和分類
1、識記:(1)判斷。(2)判斷的邏輯特征。(3)簡單判斷。(4)復合判斷。
2、理解:普通邏輯不研究具體判斷的真假,只研究各種判斷的形式以及具有這些
形式的判斷之間的真假規律。
(二)性質判斷的定義和種類
1、識記:
(1)性質判斷。
(2)性質判斷的結構。
(3)性質判斷的種類及其邏輯形式。
(4)特稱量項的含義。
2、理解和應用:把用自然語言表達的不規范的性質判斷整理成標準形式的性質判斷。
(三)性質判斷主、謂項外延之間的關系
1、識記:根據主、謂項外延之間的關系,確定給定的性質判斷的真假。
2、理解和應用:
(1)根據給定的性質判斷的真假,確定主、謂項外延之間的關系。
(2)根據給定的性質判斷的真假,畫出表示主、謂項外延關系的歐拉圖。
(3)根據給定的主、謂項外延之間的關系,寫出相應的真的性質判斷。
(四)對當關系
1、識記:
(1)同素材的A、E、I、O四種判斷的對當關系:
(2)判斷之間的矛盾關系、反對關系、下反對關系、差等關系。
2、理解:由一個性質判斷的真假確定其余三個同素材的性質判斷的真假。
3、簡單應用:從已知條件出發,運用對當關系來確定給定判斷的真假。
(五)性質判斷主、謂項的周延性
1、識記:A、E、I、O四種判斷主項和謂項的周延情況。
2、理解和應用:
(1)根據主項或謂項的周延情況,確定相應的性質判斷的質或量。
(2)根據性質判斷主項和謂項的周延情況,畫出相應判斷主項概念和謂項概
念外延關系的歐拉圖。
(六)關系判斷
1、識記:
(1)關系判斷。
(2)關系判斷的結構。
(3)對稱性關系。
(4)非對稱性關系。
(5)反對性關系。
(6)傳遞性關系。
(7)非傳遞性關系。
(8)反傳遞性關系。
2、理解和應用:
(1)確定用自然語言表達的判斷是否為關系判斷。
(2)確定某個具體的關系屬于何種關系。
第四章判斷(二)
考核要求
(一)聯言判斷
1、識記:
(1)聯言判斷的定義。
(2)聯言判斷的邏輯形式。
2、理解:
(1)聯言判斷的邏輯特征。
(2)表達聯言判斷的各種自然語言形式。
(3)聯言支的真假之間的關系(真值表)。
3、簡單應用:根據一自然語言表達的某一具體聯言判斷寫出其邏輯形式。
(二)選言判斷
1、識記:
(1)相容選言判斷的定義和邏輯形式。
(2)不相容選言判斷的定義和邏輯形式。
2、理解:
(1)選言支之間的并存關系與非并存關系。
(2)相容選言判斷的邏輯特征及其真值。
3、簡單運用:
(1)根據語言表達的一具體相容選言判斷或不相容選言判斷寫出其邏輯形式。
(2)根據給定的選言支的真值確定選言(相容或不相容)判斷的真值;根據
給定的相容或不相容選言判斷的真值,確定各選言支的真值。
(三)假言判斷
1、識記:
(1)假言判斷的定義。
(2)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
(3)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
(4)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形式。
2、理解:
(1)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特征及其真值。
(2)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特征及其真值。
(3)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特征及其真值。
3、簡單運用:
(1)判別自然語言表達的一具體假言判斷的種類,并寫出其邏輯形式。
(2)根據給定的前、后件的真值,確定一假言判斷的邏輯值。
(3)將一充分條件假言判斷轉換成與其等值的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或將一必要
條件假言判斷轉換成其等值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四)負判斷
1、識記:
(1)負判斷的定義。
(2)負判斷的邏輯形式。
2、理解:各種復合判斷的負判斷與其等值判斷間的等值關系。
3、簡單運用:
(1)寫出給定的簡單判斷負判斷的等值判斷(含公式)。
(2)寫出與給定的復合判斷的負判斷相等值的判斷(含公式)。
(五)真值表的判定作用
1、識記:真值表
2、理解:運用真值表方法的步驟。
3、簡單運用:
(1)運用真值表方法判定一復合判斷的邏輯值。
(2)運用真值表方法判定兩個復合判斷是否具有等值關系、矛盾關系、反
對關系。
4、綜合運用:運用真值表方法解應用題。
(六)模態判斷
1、識記:
(1)模態判斷的定義。
(2)各種模態判斷及其邏輯形式。
2、理解:模態判斷之間的真假關系。
3、簡單運用:
(1)判定給定的兩個模態判斷間屬何種關系。
(2)已知一個模態判斷的真(或假),推知其他三種模態判斷的真假情況。
第五章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
考核要求
(一)普通話邏輯的基本規律
1、識記: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的含義。
2、理解:
(1)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與各種邏輯形式的具體規則之間的關系。
(2)普通邏輯的基本規律的客觀基礎。
(二)同一律
1、識記:
(1)同一律的內容和公式。
(2)同一律的要求。
2、理解:
(1)違反同一律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
(2)同一律的作用。
3、簡單應用:
(1)根據同一律的內容和要求分析實際思維和議論中的邏輯錯誤。
(三)矛盾律
1、識記:
(1)矛盾律的內容和公式。
(2)矛盾律的要求。
2、理解:
(1)違反矛盾律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
(2)矛盾律的作用。
3、簡單應用:
(1)確定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對的判斷。
(2)根據矛盾律的內容和要求分析實際思維和議論中的邏輯矛盾。
(3)運用矛盾律的有關知識分析一議論是否違反矛盾律的要求。
(四)排中律
1、識記:
(1)排中律的內容和公式。
(2)排中律的要求。
2、理解:
(1)違反排中律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
(2)排中律的作用。
(3)矛盾律與排中律的區別。
3、簡單應用:根據排中律的內容和要求分析實際思維和議論中違反排中律
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
4、綜合應用:根據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有關知識進行某些簡單的邏
輯分析。
第六章演繹推理(一)
考核要求
(一)推理的定義和分類
1、識記:
(1)推理。
(2)演繹推理。
(3)必然性推理。
2、理解:演繹維理的有效性。
(二)對當關系的直接推理
1、識記:對當關系推理的有效式。
2、理解和應用:
(1)識別給定的推理是否為對當關系的推理。
(2)辨別給定的對當關系的推理是否有效。
(三)判斷變形的直接推理
1、識記:
(1)換質法和換位法的基本有效式。
(2)換質法和換位法的規則。
2、理解和應用:
(1)辨別給定的判斷變形的推理的否正確。
(2)連續地進行換質位推理或換位質推理。
(四)三段論的定義、結構及規則
1、識記:
(1)三段論的定義。
(2)三段論的組成。
(3)三段論的基本規則。
(4)三段論的格。
(5)三段論的式。
2、理解:
(1)識別給定的推理是否為三段論。
(2)對于用自然語言表達的三段論,寫出其邏輯形式,指出其格與式。
3、簡單應用:
(1)分析給定的三段論是否有效。
(2)確定從給定的前提能否得出結論。
4、綜合應用:
(1)用三段論的基本規則證明三段論的導出規則或各格的特殊規則。
(2)運用三段論的規則、格和式的知識填充未完成的三段論的結構式。
第七章演繹推理(二)
考核要求
(一)聯言推理
1、識記:
(1)聯言推理的定義。
(2)聯言推理的分解式。
(3)聯言推理的組合式。
2、簡單運用:
(1)分辨一聯言推理是何種形式。
(2)由已知聯言推理的前提準確推出其結論。
(二)選言推理
1、識記:
(1)選言推理的定義。
(2)相容選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3)不相容選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
2、理解:
(1)相容選言推理的規則。
(2)不相容選言推理的規則。
3、簡單運用:
(1)判定一選言推理是否有效。
(2)分析現實中違反選言推理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
(3)由已知選言推理前提推出結論。
4、綜合應用:結合已學過的邏輯知識,運用選言推理解應用題。
(三)假言推理
1、識記:
(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2)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
(3)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
(4)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
2、理解:
(1)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規則。
(2)必要條件假言推理的規則。
3、簡單應用:
(1)判定一假言推理是否有效。
(2)分析現實中違反假言推理的規則所犯的邏輯錯誤。
(3)由給定的假言推理前提推出其結論。
4、綜合應用:根據聯言推理、選言推理、假言推理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四)二難推理
1、識記:
(1)假言選言推理。
(2)二難推理的四種有效形式。
2、理解:
(1)二難推理的要求。
(2)破斥錯誤二難推理的方法。
3、簡單應用:
(1)判別一個二難推理屬何形式。
(2)由已知二難推理的前提推出其結論。
(3)根據二難推理的要求破斥一錯誤二難推理。
(五)模態推理
1、識記:
(1)模態推理的定義。
(2)根據模態邏輯方陣進行的模態推理公式。
(3)根據模態判斷與性質判斷之間關系進行模態推理的公式。
2、簡單應用:
(1)判定一模態推理是否有效。
(2)由已知某一模態推理的前提推出其結論。
第八章歸納推理
考核要求
(一)歸納推理的定義和特點
1、識記:
(1)歸納推量。
(2)歸納推理的特點。
2、理解: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的聯系和區別。
(二)完全歸納推理
1、識記:
(1)完全歸納推理。
(2)完全歸納推理的特點。
2、理解:完全歸納推理的優點和局限性。
(三)簡單枚舉法
1、識記:
(1)不完全歸納推理。
(2)簡單枚舉法。
(3)簡單舉法的特點及應用該方法時容易犯的錯誤。
2、理解:
(1)提高簡單枚舉結論可靠性程度的條件。
(2)對于用自然語言表達的簡單枚舉法,寫出其推理形式。
(四)穆勒五法
1、識記:穆勒五法的內容和圖式。
2、理解:穆勒五法的特點。
3、簡單應用:根據具體的判明因果聯系的事例,指出其使用的是何種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
第九章類比推理和假說
考核要求
(一)類比推理
1、識記:
(1)類比推理。
(2)類比推理的特點。
2、理解:
(1)類比推理與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的區別。
(2)提高類比推理結論可靠性程度的條件。
(二)假說
1、識記:
(1)假說。
(2)假說的特點。
2、理解:具體假說中所使用的推理方法。
第十章論證
考核要求
(一)論證及其與推理的關系
1、識記:
(1)論證的定義。
(2)論證的結構。
2、理解:
(1)論證與推理的聯系和區別。
3、簡單應用:分析一個具體論證的論題、論據和論證方式。
(二)論證的種類
1、識記:
(1)演繹
論證。
(2)歸納論證。
(3)直接論證。
(4)間接論證:反證法、選言證法。
2、理解:在演繹論證和歸納論證中,演繹論證是主要的。
3、簡單應用:分析日常思維中一論證的結構,指出它所使用的論證方法。
(三)論證的規則
1、識記:
(1)充足理由律的內容、公式。
(2)論證的五條具體規則。
(3)論證過程中常犯的邏輯錯誤。
2、理解:邏輯規律與論證規則之間的關系。
3、簡單應用:運用論證的規則分析某一論證所犯的邏輯錯誤。
(四)反駁的方法
1、識記:
(1)直接反駁。
(2)間接反駁。
(3)歸謬法。
2、理解:
(1)駁倒了對方論據并不等于駁倒了對方的論題。
(2)駁倒了對方的論證方式也不等于駁倒了對方的論題。
3、簡單應用:分析日常反駁中所使用的反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