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知識
(一)本專業知識
全面掌握兒少衛生學(生長發育、心理發展、青春期衛生、常見病防治、學習和記憶、學校衛生監督等)的理論知識。重點掌握不同年齡段生長發育的規律、特點和影響因素;生長發育的調查和評價方法;各種學生常見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及其防治措施;掌握常見的兒童期、青春期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咨詢輔導方法;掌握教育過程的衛生要求和學習負擔的評價方法;掌握學校衛生監督的基本工作程序和綜合評價方法,熟悉學校衛生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技術規范,掌握學校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原則和方法。
(二)相關專業知識
熟悉流行病學、衛生統計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環境衛生學、傳染病學、心理學、社會醫學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熟悉和掌握公共衛生信息系統的應用。
二、專業實踐能力
1.具備對兒童少年身心發育現狀、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就發掘正向促進因素、避免有害因素影響進行干預的能力。
2.具備正確應用健康監測數據,對各種學生常見病和成年期疾病危險采取個體、群體性防治措施的能力。
3.具備針對兒童少年常見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行為指導、心理輔導的能力。
4.具備利用各種符合兒童少年身心和認知特點的方式,開展學校健康教育、組織健康促進學校的能力。
5.具備正確運用學校衛生標準,對教學過程衛生、學校建筑設備衛生進行預防性、經常性衛生監督,并能正確應對各種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三、學科新進展
了解本專業領域內國內外現狀、發展趨勢及其相關的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方法。重點為以下三個方面:
1.伴隨我國迅猛的工業化、都市化、生活現代化進程而出現的學生常見病發生、發展和變遷趨勢。
2.傷害已取代疾病,成為學齡兒童青少年人群的首位死因;與此相對應的是,對青少年各種健康危險行為的預防已成為學校衛生工作的新重點。
3.學校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進展,尤其是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
附:本專業內容要求
1.兒少衛生學總論
2.兒童少年生長發育
生長發育一般規律
生長軌跡現象和生長長期趨勢
青春期發育
3.生長發育調查
生長發育監測和質量控制
生長發育標準
生長發育評價方法
4.影響生長發育的因素
家族性遺傳因素
種族性遺傳因素
生物性環境影響
社會經濟性環境影響
5.學生常見病防治
視力不良和近視
齲齒和牙周病
肥胖
營養不良
缺鐵性貧血
沙眼
腸道蠕蟲感染
青春期常見衛生問題
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預防
6.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
學校心理衛生工作目標
兒童期心理-情緒-行為問題
青春期心理問題
兒童行為指導
青春期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
7.教育過程衛生
學習的腦力勞動衛生
學習負荷評價
預防慢性疲勞
作息制度衛生
學校體育鍛煉衛生要求
學校體育的醫務監督
預防運動創傷
勞動教育衛生
8.學校建筑設備衛生
校址選擇和校園布局
教室的采光和照明
教室的采暖和通風
教室的微小氣候
學校課桌椅
教學用品衛生
9.學校健康教育
學校健康教育的概念、目標和原則
學校健康教育的內容和形式
學校健康教育的評價
學校預防艾滋病教育
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
學校營養教育
學校安全教育
學校禁毒教育
學校生活技能教育
健康促進學校
10.學校衛生監督
學校衛生監督的內容、形式和程序
學校預防性衛生監督
學校經常性衛生監督
學校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