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句銜接題”的要求有三:
1.簡明
2.連貫
3.得體
中考語句銜接題分兩種類型:
1.排列語序:先給幾個句子編號,每個選項都是一種序號排列。
2.定位選句:句子的位置已經確定,要求選擇合適的句子填入。
全國中考語文排列語序試題主要涉及這樣幾個方面:
①理解長句的基本結構;
②理解語段中關鍵句子的意思;
③為上下文銜接選用恰當的句子;
④用序號重新排列句子順序使其通順并前后銜接一致;
⑤在語段空白處插入與上下文相銜接的句子等。
抓標志,理規律,探邏輯。
㈠抓標志
有時間轉換標志,如“以前”、“現在”、“將來”等;
有空間轉換標志,如“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等;
有邏輯轉換標志,如“首先”、“其次”、“最后”等。
1.①太清宮,又名下清宮或下宮,是宋太祖(公元960—967)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道場。
②明萬歷年間,太清宮近乎荒廢。
③南京報恩寺的和尚憨山買下宮前的一塊空地,建了一座海印寺。
④后海印寺被毀,又建了太清宮。
⑤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國師邱長春曾在此宮修道。
【指點迷津】時間轉換標志:“宋太祖”、“明萬歷年間”、“建了”、“又建了”、“元太祖”
【答案】①⑤②③④
2.①大海里,閃爍著一片魚鱗似的銀波。
②一片片坐著、臥著、走著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③沙灘上,也突然明亮起來。
④它像一面光輝四射的銀盤似的,從那平靜的大海里涌了出來。
⑤那是一輪燦爛的滿月。
【指點迷津】空間轉換標志:天上—月亮—地上—大海—海灘
【答案】⑤④①③②
3.某校師生野營訓練來到村里,--------------和村民一道投入搶收戰斗。
①就像勇敢的戰士一樣,
②不顧一天行軍的疲勞,
③馬上扔下背包,
④聽到大雨即將來臨的廣播,
【指點迷津】邏輯轉換標志:來到村里——聽到廣播——不顧疲勞——扔下背包——投入戰斗
【答案】④②③①
2007年3月27日,北京奧組委發布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獎牌式樣。下面介紹獎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項是()。
①獎牌背面鑲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
③獎牌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
④獎牌的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
A.①②④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③②①⑤④
㈡、理規律
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由表及里
由淺入深
由主到次
由現象到本質
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由物質到意識再由意識到物質等
借助關聯詞、指示代詞是解決這種題型最常用的方法。
1.①一方面,以娛樂為職能的大眾文化得到蓬勃發展的機會
②與此同時,文化領域卻有全然不同的景觀。
③問題是怎樣產生的呢?
④九十年代中國,商品大潮洶涌而起,給社會經濟生活帶來無限生氣。
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則陷入舉步維艱的境地。
⑥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指點迷津】關聯詞“一方面”“與此同時”“則”,因⑤句中有“則”字,憑語意排在①后。這幾個句子是談論一種社會現象產生的原因,據此思維順序,②應排在④之后,⑥作為解答應排在提問的③之后
【答案】④②①⑤③⑥。
2.下列句子正確的表達順序是:
①不想作,任性而行就不會有練習的機會。
②既然不得不如此,我們就沒有理由不接受它。
③課堂作文不是十全十美的辦法。
④作文,想來不是人的本性所需要。
⑤針對此情況,所以命題,限期完篇,總是出于不得已。
⑥但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可以來代替這種辦法。
⑦因而要練習就不能不規定個辦法限制如何做,這結果就產生了課堂作文。
【指點迷津】抓住這段話中的思路是“如何看課堂作文”,以及②⑥⑦句中的關系聯詞
“既然”、“但”、“因而”,又進一步理解到⑥句中的“這種辦法”是指③句中的“課堂作文”,
【答案】③⑥④⑦①⑤②
㈢、探邏輯
邏輯就是指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思維的規律性。
如揭示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在其萌發、產生、發展、興盛、衰微、消亡的過程;
如揭示思維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在混沌、啟蒙、發展、鼎盛、終極的過程。
邏輯往往不象規律那樣易清理,它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感悟出其內在的邏輯規律,從而排出合理的句序。
1.第一天到達一個小村的小旅店過夜。______。“雞聲茅店月”—這詩的意境在我的心上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
①月色窺窗
②天將破曉時
③周圍死般沉靜
④醒來聽到雞鳴
⑤似乎在致黎明的問候
【指點迷津】生活邏輯:一個從睡眠中醒來的人對外界最初的感知應是聲音,然后才是視覺的反映。當然,這一切發生的時間都是“天將破曉時”。
答案:②④③①⑤
2.將①——④句填在橫線上,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最動人的是秋林映著落日。____,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①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
②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酡紅所懾住
③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
【指點迷津】情感變化:秋林映落日,作者抒情懷。夕陽如血,酡紅如醉;情因景生,薄暮生凄楚,傷感淚滿懷;人醉動人景,情愿把情凝。
答案:B
3.山是靜的,海是動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潑的。____從天邊微波瘋潮地直卷到岸邊,觸著崖石,更欣然地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它沒有一刻靜止!
③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
④凝望著青山,一片黑郁郁的連綿不動,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④①②D.①②③④
【指點迷津】這是一幅海山遠觀圖。隱藏的規律和邏輯:作者落墨在海,卻以山來襯托海。山海相映,動靜互襯。從橫線后緊接的句子來看,描述主體是波濤洶涌的大海,故②句應在橫線的最后,這樣語意才緊密相連。再看另外三句,后寫大海,前必寫山,這樣才能前后照應,一一對應。①句中喻體病牛,本體只能是青山,而不可能是大海,因而④必定在①前。同時也體現了由遠山到近海的規律。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