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院系學校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二級學院、首批轉型發展二級學院。現有法學、知識產權、社會工作三個本科專業及法律事務專科專業。擁有兩個四川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即社區矯正研究中心和農村社區治理研究中心,社區矯正研究中心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研究社區矯正的科研機構。社會工作專業系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專業,法學專業系省級綜合改革專業及教學改革專業,知識產權專業系緊密聯系社會發展的法學特色專業(四川省僅有兩所高校開辦)。
法學院專任教師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博士6人、在讀博士生5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師資力量在全省同類高校中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與省內很多老牌本科法學院(系)的師資不相上下。專任教師中絕大多數屬于雙師型教師,兼任省市法學會的學術職務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法律顧問。2016年1名教師獲司法部表彰全國法律援助先進個人,專任教師中有教師擔任四川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法學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宜賓市人大代表、宜賓市政協委員,宜賓市委、市政府法律顧問,宜賓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咨詢專家、宜賓市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聘請全國著名法學家左衛民教授擔任名譽院長,聘請省司法廳副廳長劉朝寬、云南大學錢寧、南京大學朱力等擔任特聘教授,聘請西南政法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四川理工學院等10余名教授擔任客座教授,聘請宜賓市中級法院、宜賓市檢察院、宜賓市知識產權局、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等單位的業務骨干擔任實踐教學導師。法學院構建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品德高尚的師資隊伍。
法學院科研實力雄厚。最近五年,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課題3項,教育部項目4項、司法部項目1項、省社科聯項目4項,發表科研論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部。依托法學院成立的宜賓市法學會刑法學研究會榮獲2015年度全省法學研究先進集體, 2016年獲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省教育廳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各一項。2017年3月,法律一級學科榮獲學校第三輪優先發展學科,注重突出社區矯正的研究特色,填補了省內在社區矯正領域研究及高層次人才培養的空白。在服務地方領域,法學院獲得行業、社會的高度肯定與認可,在社區矯正、司法社工兩個領域已經成為四川省的行業智庫,在法學研究方面已經成為宜賓市的法學智庫。
法學院堅持教學改革,辦學特色鮮明。在2017年全校的教學成果評獎中,法學專業的西部基層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榮獲特等獎并推薦參評省級一等獎。法學院在教學中注重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凝練出的社區矯正、司法社工、知識產權、青少年法治教育培養方向,緊密聯系了西部基層的司法行業背景,彰顯了獨特的辦學方向。通過中美應用技術教育“雙百”計劃項目,與美國高校開展教學交流,拓寬了教學視野,提升了教學水平。法學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擁有安裝先進科技設備的模擬法庭、適宜開展社工訓練的社工實驗室、演練知識產權業務申報的遠程實驗室,建有法律援助工作站、社區矯正工作站,建有30余個涵蓋黨政、司法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需要。
法學院注重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性人才,把理論教育與資格考試、公務員考試、研究生入學考試有機結合,積累了成熟的教學經驗。自2012年以來,我院學生參加研究生考試錄取率占畢業生總數的16%以上,連續7年法學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司法考試過關率高達70%以上,2014年達到85.5%,遠遠超過諸多重點法學院校。法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強,積極申報各級大學生課外課題項目,2016年分獲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項、21項,占全校總數的21%。構建了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專業實習、畢業論文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畢業論文百分之百真題真做,率先在省內同類高校中構建了適合西部基層特點卓越法律人才的培養模式。最近五年中,重慶文理學院、石家莊學院、許昌學院、四川理工學院、攀枝花學院等高校的同類專業前來考察借鑒人才培養方案、實踐教學體系、互動式案例教學法等。法學院畢業生綜合素質高,司法實踐能力強,畢業生的就業面廣、薪酬高,學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
2017年招生專業:法學(本科)、知識產權(本科)、社會工作(本科)、法律事務(專科)。
專業咨詢電話:0831-3545067 、35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