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與石油資源學院由翁文波院士于1950年在上海創立的高級地球物理探測班發展而來,是長江大學辦學歷史最長、在國內外具有較高聲譽與學術地位的學院之一。學院下設4個系(中心);建有3個省部級實驗室及3個研究院(中心)。
學院現有教職工81人,其中專任教師66人,教授20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60人,博士生導師14人,碩士生導師32人。擁有“楚天學者”特聘教授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的專家2人,省部級跨世紀學術帶頭人3人,省部級學術骨干教師2人,湖北名師2人,湖北省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人選1人。
學院現有本科、碩士和博士三個培養層次,設有勘查技術與工程和地球物理學2個本科專業,勘查技術與工程為國家特色專業和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學科專業。現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和“地球物理測井”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地球物理學”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固體地球物理學”、“空間物理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球物理測井”和“地質工程”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建有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地球物理學為省級重點學科。
學院經過六十多年發展,形成了地球物理測井、巖石地球物理、地震勘探、重磁電勘探、地球物理儀器、工程與環境物探等研究方向。在生產測井、電磁勘探、聲波測井、測井資料綜合解釋與地質應用、地震資料處理與解釋、非常規油氣勘探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與優勢。學院現有水平井大斜度井多相流動模擬試驗平臺、可控源電磁陣列采集系統(CSAEM & V8)、巖樣電性參數掃描系統(AutoScan-Ⅱ)、高溫高壓巖石物性多參數掃描測試系統(AutoLab1000)、EILog測井系統、基本型儲層特性測井系統、增強型旋轉式井壁取芯測井系統、Geoeast地震資料處理與解釋系統等國內外先進設備100余臺(套),資產總價值6000余萬元。
學院以培養人才為根本任務,堅持產學研結合,積極承擔教學科研項目。近5年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430項,年均科研經費超過3500萬元。出版專著教材12部,發表論文416篇,其中SCI/EI檢索57篇。建成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教學成果獎和國內外專利21項。科研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建院(系)60多年來,學院培養了萬余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成為培養石油勘探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現有在校本科生、碩士及博士研究生1100人。涌現出了全國先進班集體、全國三好學生、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孫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獲得者、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獲得者等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近幾年本科畢業生一次性考取碩士研究生比例超過30%,其中測井(基)11201班為72%。本科畢業生就業率超過90%,研究生就業率超過95%。畢業生在世界各地各行各業中涌現出一大批企業高管、大學教授、專家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等知名校友,更有無數校友在平凡的崗位上為國家各項事業默默奉獻,為學院贏得了聲譽。
學院廣泛開展了國際國內交流,積極搭建國內外合作平臺,努力提高辦學水平。與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科研院所、國內外知名高校以及Schlumberger、Atlas等國際石油公司建立了長期密切的合作關系,在國內外建立了多個產學研合作基地。近5年主辦和協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7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219人次。
學院將繼續堅守敢于爭先的勘探精神,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立足崗位、胸懷全球,以服務國家石油安全、資源勘探和地方經濟為使命,利用武漢校區的優勢,尊重學生、尊敬學者、尊崇學術,營造和諧包容的育人環境,倡導追求卓越的學術氛圍,加強內涵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堅持質量立院、人才強院、開放辦院、創新興院的治院理念。使學科分布更加合理,培養模式更加科學,競爭優勢更加明顯。形成素質更加優良、結構更加合理、業務更加精湛的教學學術團隊和人才梯隊,在相關學科和領域擁有一批國內外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科研骨干。進一步彰顯石油與資源勘探特色,力爭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