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選考科目要求:物理、化學、生物
專業導游:水柏年教授
水柏年教授,資源與環境系主任,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海洋生物資源和海洋生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出版省級重點教材《魚類學》,先后承擔國家、省部級及廳局級等教學與科研項目近30項。公開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專著共50余篇(部),其中被SCI收錄論文12篇。 獲得省、廳局、校級等各級獎勵10余項。2006年被評為“浙江海洋學院首屆最受學生歡迎的十佳教師”;2010年獲得浙江海洋學院教學優秀獎;2011年被評為浙江海洋學院教學名師;2011年獲得浙江海洋學院教學優秀獎;2011年與2012年連續兩年被評為舟山市優秀科技特派員;2011年被評為省級優秀科技特派員;2012年被評為省級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被評為浙江省首屆高校優秀教師;2013年獲得浙江海洋學院第一屆師德先進個人;2014年獲得浙江海洋學院第一屆最美教師;2014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國家環保部海洋環評專家庫專家、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海洋環評專家庫專家、浙江生態學會理事、舟山市與金華市“五水共治”指導專家。
第一部分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簡介
1. 培養目標
掌握深厚的海洋生物資源與環境基本理論,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知識和良好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備海洋漁業資源管理、水產經營、漁業政策制定、水域環境監測以及解決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能在海洋與漁業、水域環境監測、環保及生態修復等企事業單位或部門從事海洋與漁業資源與環境監測、調查、評價、管理、受損海洋生態系統修復,以及相關領域工作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2. 專業師資力量
本專業擁有專任教師1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其中,擁有博士學位教師10人,占62.5%;浙江省“151人才工程”6人,浙江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4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浙江省首屆高校優秀教師1人,浙江省優秀教師2人,校教學名師2人,校級教壇新秀2人。擁有一支年齡、學緣、職稱結構比較合理而教學科研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
3.專業的優勢及特色
(1)學科建設歷史悠久,專業基礎厚實。1958年我校工業捕魚專業開設之初即擁有了本專業所依托的漁業資源學科,2008年被批準建設的省級重中之重學科“海洋漁業科學與技術學科”,2013年被批準建設的省級重中之重學科“海洋科學學科”及被省立為一流學科(A類)建設的“水產學科”均為本專業辦學提供了基礎厚實的學科支撐。形成了專業的辦學特色與自身優勢,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為省級新興特色專業。
(2)應答現代漁業與海洋生態修復產業迫切需求,與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國策契合度高。鑒于我省我國現代漁業興起,以及海洋環境監測與生態修復產業蓬勃興起,對本專業人才培養需求迫切,本專業適時應答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目標,為現代海洋漁業與生態修復新興行業培養急需的復合型人才。
4.辦學條件
本專業的基礎實驗依托的水產實驗教學中心為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驗室總面積 5184m2 ,儀器設備總值1731萬元。其中,漁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實驗室面積為289m2,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近200萬元。多年來海科學院的環境科學系的化學實驗室辦學條件也為本專業提供基礎化學實驗共享。此外,還共享國家海洋設施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水增養殖重點實驗室、浙江省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東海海洋生物種質資源發掘浙江省工程實驗室等多個國家及省部級實驗室。
已建成漁業資源與漁業環境監測實習基地10個,能滿足本專業的本科生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并不斷探索,提升學校與實習基地單位的合作內涵、層次,初步實現產、學、研等多方位合作,實現合作雙贏。
5.師生已有育人成果
本專業辦學以來,學生畢業率一直保持在100%,獲得學位率平均在96%以上,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約98%。近五年來,學生科技立項總計3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20余篇。本專業學生獲得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的“關注海島濕地,保護野生獐”調研項目資助。本專業學生參加“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競賽等活動,獲得國家二等獎(次)與省級三等獎1項(次)。2013年以來,本專業學生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3項,省級、校級科研項目10項。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各種競賽中取得了二、三等獎共9項。
6.學生就業前景與方向
(1)就業前景:本專業緊緊圍繞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決策,培養的專業人才富有特色且與社會行業相契合,畢業生為我國現代漁業及海洋生態環境領域迫切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2)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海洋與漁業、水域環境監測、環保及生態修復等企事業單位或部門從事海洋與漁業資源及環境調查、評價、保護、管理、受損海洋生態系統修復等工作。
7.近三年就業率
近三年一次性就業率:2013年為94.59%,2014年為100%,2015年為100%,三年平就業率為98.9%。
第二部分 教授談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
Q1: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環境及海洋生態等調查、檢測、評價、開發、保護及管理等。
Q2: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核心課程、特色課程?
核心課程有漁業資源與漁場學、水產資源增殖學、漁業資源調查與評估、水域環境監測與評價、環境分析化學。特色課程有海洋法與漁業法規、漁業經濟管理學、漁政管理學、海洋生態修復工程與技術、海洋功能區劃與海域使用管理。
Q3:學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什么特質?
有志于生態文明建設,有志于海洋生態環境調查、評價、修復、保護與管理,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吃苦耐勞與努力進取的精神等特質。
Q4: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什么?
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海上實習的不適等小困難。
Q5:社會上是否有對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的認識誤區?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涵蓋了海洋地質、海洋生態等多個領域,社會上可能因對本專業了解不足而產生誤區。
Q6:社會生活中有哪些問題,需要通過這個專業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社會生活中有諸如海洋生物資源海產品生產與消費安全、利用與保護政策理解、海洋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等問題需要通過這個專業的知識和方法來解決。
Q7: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畢業生對本專業的滿意度怎么樣?
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畢業生對本專業的滿意度較高。
Q8: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有哪些優秀校友?
劉曉、朱婧睿、田闊、王未平、王亞林、丁宏印、沈明富、吳靈、夏淑雯等。
Q9: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有哪些精彩的學科競賽?
國家大學生挑戰杯學科競賽、浙江省大學生挑戰杯學科競賽、浙江省大學生海洋知識競賽、全國英語競賽、全國英語演講比賽、浙江省數學建模競賽、浙江省大學生物理競賽等。
第三部分 學生眼中的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
大學四年級學生 求錦津:海洋資源與環境,還是同我高考畢業填志愿時候認知一樣,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專業。大學四年,我學習了海洋多方面的知識,如海洋生物的鑒定、海洋環境監測與保護措施等,讓我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一個“海洋人”!這是因為,浙江海洋大學在這個專業里投入的師資、儀器設備以及人文關懷都是頂尖的。在這里,我們向老師學習,我們和老師一起研究,我們和海洋親密接觸。因為熱愛,也因為專業本身極具潛力,我將繼續留在這里深造學習!
大學三年級學生 徐元凱: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是一個與海洋息息相關的專業,高中畢業時為響應我們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對海洋科學專業方向人才的需求,我選擇了這個專業。三年以來,在老師的悉心教導下,我認真學習了專業的相關知識,掌握了海洋科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踐技能,培養了我良好科學素質,并愈發的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一年一度的“資環生產實習交流大會”,會邀請當年外出實習的學長學姐同學弟學妹們講解和分享實習的經驗與心得,能使我們對自身專業有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并能使自己更加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三年來,我切身體會到這個專業很好的適應了海洋開發的需要,同時充滿著潛力;這里的專業老師不僅教學認真,還很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
大學二年級學生 何江楠:海洋資源與環境專業是現在社會非常需要的一個專業,尤其在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修復與海洋資源利用都是現在急需解決的大問題。作為一個大二的學生,我已經學習了一些專業的知識,在知識的幫助下,我褪去了大一時的懵懂,對我們的專業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也對未來有了明確的目標。我們的專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有精力澎湃的博士,也有經驗豐富的教授,還有一群已經畢業了的師兄師姐。每年我們系主任都會組織一次“資環專業學業生涯規劃大討論”,讓那些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師兄師姐們回到學校跟我們分享學習和工作的經驗,給我們提供了莫大的幫助,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我會在老師們的教導下,師兄師姐們的激勵下努力學習,在同學們的團結互助中利用、拓寬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