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區是2003年1月建立的湖州市轄區,區域面積70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8.87萬人,常住人口54.9萬人,下轄南潯、練市、雙林、菱湖、和孚、善璉、舊館、千金、石淙9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共有221個行政村和28個社區。其中,南潯、練市、菱湖是省級中心鎮,練市是第二批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善璉湖筆小鎮、絲綢小鎮和孚荻港片區列入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南潯智能電梯小鎮列入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名單,雙林被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杜鵑盆景第一鎮。南潯被命名為“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生態區”“中國湖筆之都”“中國淡水魚之都”“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區)”“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等。
1.南潯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長三角城市群中心腹地,距上海、杭州、蘇州等大城市均為100公里左右,浦東、虹橋、蕭山、祿口等4大空港環繞周邊;318國道貫通全境,申蘇浙皖、申嘉湖、練杭等3條高速5個樞紐分布境內;湖嘉申航道和被譽為“東方小萊茵河”的長湖申航道2條千噸級航道穿境而過;湖蘇滬高鐵即將開工建設并在南潯設站,建成后南潯到上海只需20分鐘。
2.南潯文化底蘊深厚,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譽,匯聚了絲綢文化、蠶桑文化、湖筆文化、漁文化等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并憑借“輯里湖絲”榮獲了1851年首屆倫敦世博會金銀大獎。南潯古鎮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擁有小蓮莊、嘉業堂藏書樓、張靜江故居、張石銘舊居、百間樓等一批歷史遺存,榮獲“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美麗古鎮”稱號。“桑基魚塘”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傳統養魚生態農業模式,是全市首個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正積極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3.南潯歷來名人輩出,有著“九里三閣老,十里兩尚書”之稱,近現代涌現出了以“四象八牛七十二金黃狗”為代表的絲商巨賈、民國奇人張靜江、報告文學家徐遲、兩彈一星元勛屠守鍔、共和國飛機設計之父徐舜壽等名人巨匠、以及原國務院研究室主任桂世鏞、新中國第一任林業部長梁希、科技部原部長朱麗蘭等一批省部級領導,現有全國頗具影響力的南潯籍省部級領導和專家、學者80多人。
4.南潯產業特色鮮明,最具特色和優勢的是“三電一板”,即:電梯、電機、電磁線、木地板產業。電梯:南潯智能電梯是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年產整機約7萬臺,占全省的50%、全國的10%。電機:南潯是全省首個國家級出口電機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年產各類電機1.2億套,其中90%為洗衣機電機,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以上。電磁線:南潯電磁線是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2016年實現規上產值145億元,電磁線產銷量約占全省的60%、全國的20%。木地板:南潯是“中國木地板之都”“中國木門之都”和“中國家居制造業基地”,現有木地板規上企業71家,木地板產銷量約占全國的35%,其中實木地板產銷量約占全國的60%。
當前,全區上下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新使命新要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趕超發展,堅持“生態立區、工業強區、城市興區、旅游活區”四大戰略,大力實施產業升級、改革創新、開放融合、城鄉提質、生態文明、民生普惠六大行動,聚力大趕超、實現新跨越,早日躋身第一方陣,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重振南潯輝煌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