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
第一章 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方法
第一節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科學
第二節 心理學的任務
一、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心理過程、心理結構、心理的腦機制、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心理與環境。
二、心理學在科學大家庭中的地位
第三節 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幾種主要的研究方法:觀察法、心理測驗法、相關法、實驗法、個案法的概念。
第四節 心理學的過去和現在
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重要心理學派別
代表人物和主張。
二、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
第一節 神經元
神經元、神經沖動、突觸的概念。
第二節 神經系統
一、周圍神經系統
二、中樞神經系統
脊髓、腦干、間腦、小腦、邊緣系統的位置和作用。
三、大腦的結構和機能
大腦的結構;大腦皮層的分區及機能。
第三章 感覺
第一節 感覺的一般概念
感覺的概念和作用;近刺激和遠刺激的概念;感受性與感覺閾限的分類和概念。
第二節 視覺
一、視覺刺激
可見光頻率和波長范圍。
二、視覺的基本現象
明度、顏色、視覺對比、馬赫帶、視敏度、視覺適應(暗適應和明適應)、后像、閃光融合、視覺掩蔽的概念。
第三節 聽覺
一、聽覺刺激
可聽聲振動頻率范圍。
二、聽覺的基本現象
音調、音響、聲音掩蔽的概念。
第四節 其他感覺
一、皮膚感覺
二、嗅覺和味覺
三、內部感覺
動覺、平衡覺、內臟感覺的概念。
第四章 知覺
第一節 知覺的一般感念
知覺的概念;知覺的種類。
第二節 知覺的特性
知覺的對象與背景,知覺中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理解在知覺中的作用,知覺的恒常性(形狀、大小、明度、顏色),知覺學習(知覺定勢、知覺習慣),知覺適應。
第三節 空間知覺
一、深度知覺和距離知覺
深度知覺和距離知覺的概念。
二、形狀、大小、方位知覺
第四節 時間知覺與運動知覺
時間知覺的概念。
運動知覺、真正運動的知覺、似動的概念。
第五節 錯覺
錯覺的概念和種類。
第五章 意識和注意
第一節 意識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意識
二、什么是無意識
第二節 幾種不同意識狀態
睡眠(概念、階段和功能)。
第三節 注意的一般概念
一、注意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注意;注意和意識;注意的功能。
二、注意的種類
選擇性注意、持續性注意、分配性注意的概念和研究方法。
第四節 注意的認知-神經機制
一、注意的認知理論
注意的選擇功能(過濾器理論、衰減理論、后期選擇理論、多階段選擇理論);注意與認知資源分配(認知資源理論、雙加工理論)。
二、注意的神經理論
朝向反射;腦干網絡結構;邊緣系統和大腦皮層的功能。
第六章 記憶
第一節 記憶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記憶
記憶的概念和過程。
二、記憶的分類
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
第二節 記憶的神經生理機制
一、與記憶相關的腦區
二、記憶的腦細胞機制
第三節 感覺記憶
第四節 短時記憶
一、編碼方式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
二、短時記憶信息的存儲和遺忘
三、短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第五節 長時記憶
一、編碼方式和影響編碼效果的因素
二、長時記憶的信息存儲的條件與方法
三、長時記憶的信息提取
再認、回憶、長時記憶信息提取的線索。
四、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
影響遺忘的因素;遺忘的原因。
第六節 內隱記憶
一、一般概念。
二、內隱記憶與外顯記憶的關系
加工深度;保持時間;記憶負荷量的變化;呈現方式的改變;干擾因素。
第七章 思維
第一節 思維的一般概念
一、思維的概念及特征
二、思維的種類
第二節 表象
一、概念
二、特征
第三節 概念
一、概念的含義
二、概念的種類
第四節 推理
推理的概念。
第五節 問題解決
一、什么是問題解決
二、問題解決中的策略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知識;無關信息;知識表征;定勢;功能固著;動機和情緒;人際關系。
四、創造性和想象
第六節 決策
決策的概念和分類。
第八章 語言
第一節 語言的一般概念
一、語言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語言的形式
第九章 動機
第一節 動機的一般概念
一、動機的含義與功能
二、動機與需要
需要及其種類。
三、動機與目標
目標及其類型。
四、動機與行為效率
五、動機與價值觀
六、動機與意志
第二節 動機的種類
一、生理性動機
二、社會性動機
興趣、成就動機、權力動機、交往動機和學習動機。
第三節 動機的理論
一、本能理論
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二、驅力理論
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三、喚醒理論
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四、誘因理論
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五、動機的認知理論
期待價值理論、動機的歸因理論、自我決定理論、自我功效論、成就目標理論、逆轉理論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
第十章 情緒
第一節 情緒的一般概念
一、情緒的性質與功能
什么是情緒;情緒的功能。
二、情緒的維度與兩極性
三、情緒的分類
第二節 情緒與腦
一、情緒的腦中樞機制
前額皮層;杏仁核;海馬和前部扣帶回;網狀結構;大腦皮層的一側化與情緒。
二、情緒的外周神經機制
第三節 情緒的外部表現
第四節 情緒理論
一、情緒的早期理論
詹姆斯-蘭格理論主要觀點;坎農-巴德學說主要觀點。
二、情緒的認知理論
阿諾德的評定-興奮說主要觀點;沙赫特-辛格的情緒理論主要觀點;拉扎勒斯的認知-評價理論主要觀點。
三、情緒的動機-分化理論
第五節 情緒的調節
一、什么是情緒調節
具體情緒;喚醒水平;情緒成分。
二、情緒調節的特征
恒定性;過程的等級組織;個體和文化差異。
三、情緒調節的類型
內部和外部;修正、維持和增強;原因和反應;良好和不良。
四、情緒調節的過程
格羅斯的情緒調節過程模型主要觀點。
五、情緒調節的維度
生理;情緒體驗;行為;認知;人際。
六、情緒調節的策略
回避和接近;控制和修正;注意轉換;認知重評;表情抑制;合理表情。
第十一章 能力
第一節 能力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能力
二、能力與認識、技能的關系
第二節 能力的種類和結構
一、能力的種類
一般和特殊;模仿和創造;流體和晶體;認知、操作和社交;情緒理解、控制和利用。
二、能力的結構
第三節 能力的測量
一、一般能力測量
二、特殊能力測驗和創造力測驗
第四節 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的概念。
第五節 能力發展與個體差異
一、一般趨勢
二、個體差異
第十二章 人格
第一節 人格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人格
概念和特征。
二、人格的結構
氣質、性格的概念;自我調控系統。
第二節 人格理論
一、特質理論
奧爾波特的特質理論;卡特爾的人格特質理論;現代的五因素模型。
二、類型理論
單一類型理論;對立類型理論;多元類型理論。
三、整合理論
第三節 認知風格
一、場獨立性-場依存性
二、沖動性-沉思性
三、同時性-繼時性
第十三章 學習
第一節 學習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學習
二、學習的分類
第二節 學習的理論
一、學習的聯結理論
二、學習的認知理論
第三節 認知和動作技能學習
一、認知學習的概念
二、動作技能學習
概念、種類、形成的特點。
第四節 學習的規律
一、練習及其在學習中的作用
練習的概念;練習曲線;練習進程的特點;提高練習效率的條件。
二、學習的遷移
第十四章 人生全程發展
第一節 什么是個體發展
個體發展的階段性和關鍵期。
第二節 身體、動作與感知覺的發展
大腦的發育。
第三節 語言與認知發展
認知發展的階段。
第四節 社會發展
依戀行為的概念;道德發展的概念及理論(兩階段和道德推理階段理論);社會化與人格發展理論(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參考書目
彭聃齡主編.普通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第1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