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民族文化與經濟》考試大綱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民族文化產業碩士專業學位入學考試《民族文化與經濟》科目考試內容包括民族文化學、文化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經濟人類學等學科基礎課程,要求考生系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理論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各部分內容所占分值為:
民族文化與經濟基本概念及理論 約50分
民族文化與經濟發展概況 約30分
民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約7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簡答題: 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分析論述題:2小題,每小題35分,共70分
三、考查范圍
(一)文化及經濟
1、文化的基本概念以延伸性知識,包括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生產;文化產業與公共文化;文化經濟學的產生;文化與經濟的關系。
2、經濟學的基本概念及相關知識,包括經濟學;政府與市場;微觀、中觀與宏觀;消費經濟、消費行為;需求、供給與價格;貿易;競爭;資本;通貨膨脹;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
3、產業經濟學基本概念及相關知識:包括產業與產業經濟學;企業;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組織;產業政策;產業布局;科技進步。
4、關于區域經濟學基本概念及相關知識,包括區位與區位理論;城市文化;集聚經濟;區域經濟;中國的東中西部文化特征與經濟特征;空間布局;城鎮化。
(二)民族文化的基本內容和相關知識
包括傳統文化;民族的概念及文化特征;民族文化的生態環境;民族宗教文化;民族藝術文化;民族習俗文化;民族節慶文化;民族服飾文化;民族手工藝文化;民族建筑文化;民族文化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經濟人類學及學科特點;田野調查及方法;民族符號及創意;民族文化產業化案例。
(三)文化經濟的基本概念及延伸知識
包括文化資源;文化需求與文化供給;文化消費,文化市場;文化商品;文化變遷;文化戰略;文化服務;文化安全;文化差異;文化投資;經濟行為與文化模式;互聯網時代與文化經濟;民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實證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