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灘鎮水城完小學校簡介
滇灘鎮水城完小位于騰沖北部邊境,屬省級寄宿制口岸小學。學校創建于1973年3月,目前校園占地面積達17339平方米,建筑面積5529平方米,發展至今已擁有15個教學班,472人,少數民族學生212人,占44.5%,專任教師24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2人,小學一級教師12人,教師學歷本科11人,專科13人,學校擁有市縣級骨干教師、教壇新秀8人。學校下轄棋盤石小學、燒灰壩小學、三家村小學三個教學點,共有教師9人,其中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5人,二級教師1人,臨時聘用教師2人,學生168人,少數民族學生115人。幾年來,學校先后獲得騰沖縣“民族團結先進集體”、騰沖縣“二級示范小學”、騰沖縣“文明學校”、“綠化、美化甲級校園”、騰沖縣“文明單位”、騰沖縣“毒品預防教育活動示范學校”、“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小學”、“騰沖縣科普示范小學”等榮譽稱號。多年來,上級黨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不斷加大對教育的資金投入,極大的改善了學校辦學條件。
一、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在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關心下,多渠道籌措資金,于2004年投資270萬元,擴征校園土地面積10畝,建綜合教學樓一幢2396平方米,新修建燈光球場一個。2009年以來共拆除危房1074平方米,新建師生宿舍樓一幢1119平方米。2013年投資72萬新建學生食堂一幢452平方米。新建15間525平方米的教師周轉宿舍樓前期工作已初步完成,2014年1月準備動工實施。學校基礎設施得到極大地改善,校園內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相對分開,環境優美,小橋流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為師生學習工作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注重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教育教學設備齊全,課程開設全面,師資隊伍優良。有內容豐富的德育展室,有存書9000余冊的“安康親情圖書站”,有多媒體教室二個、遠程教育室二個、計算機教室一個(計算機35臺),有設備齊全的儀器室和科學實驗室,音、體、美教學器材配備齊全。學校多次參加全縣教學競賽、文藝創作比賽,均獲佳獎。2009年學校文藝隊排練的《情系山鄉》獲全縣文藝創作大獎賽一等獎,并代表騰沖縣到保山市參加匯演,獲省教廳三等獎。光明日報、保山日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先后對學校辦學經驗進行報道,湖南衛視對我校“緬籍中文教學班”進行采輯,以“我的留學生活”為題拍攝四集短片并播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兩基”成果得到鞏固。
三、注重雙語教學,提高民族教育水平。
我校是教育部—聯合國兒基會“移動教育資源與培訓中心”項目實施學校。在項目實施中,我校老師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教研教改的活動中,充分把握時機錘煉自己,把導師們帶來的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用于課堂,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為縮短少數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的教學質量差距而不懈努力。2012年11月該項目年終總結會在我校成功舉行,來自明光、猴橋、荷花、五合等項目學校的一節節精彩紛呈的TPR教學實踐展示課及匯報交流,讓我校教師對TPR教學和有效教學課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提高了教師們對項目的認知水平。我校教師在專家和導師們的親臨指導下,深深體會到用畫圖、實際操作、肢體語言等,能突破學生對數學語言的可理解性。教師們在項目組搭建的平臺中,不斷學習和反思,所撰寫的教學設計、論文得到了國家級專家的認可;也積極利用好各種資源包及項目配發材料,讓學生在制作粘貼畫、手抄報,參與開發適宜的鄉土教材等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創作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2013年10月22日國家級導師親臨我校指導,我校教師用TPR教學法實踐的有效教學課堂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大課間活動傈僳族學生校園集體舞得到了專家的贊賞。
四、注重教師隊伍建設,努力創新教學教法。
全校教職工精誠團結,牢固樹立“以發展求生存,向改革要質量”的立校理念,堅持“一要改革,二要規范,三要創新”的辦學思路,積極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創新教學教法,多次成功舉辦教育教學研討會、少先隊活動現場觀摩會、遠程教育資源整合與運用培訓會等大型教研活動,均取得較好成績,學校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水城完小逐步發展成為社會公認,領導滿意,家長贊賞,學生喜愛的學校。
五、注重對外文化交流,努力形成辦學特色。2013至2014學年共有71名外縣外省籍學生在我校就讀。2005年滇灘鎮水城完小開辦緬籍中文班,為緬甸克欽邦第一特區培訓緬籍少兒100名,于2009年修完小學全部課程畢業,其中30人升入縣民族中學就讀,其余70人返回緬甸。現在一至六年級還有13名緬籍兒童在校就讀。通過緬籍學生到我校學習,有效促進了兩國文化教育的交流合作,增進了中緬友誼。
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將結合實際做到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為辦好人們滿意的教育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