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醫藥大學2021年博士后招聘簡章
我校2021年在中醫學、中西醫結合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
我校創建于1958年,是我國創辦較早的高等中醫藥院校之一,兩次入選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是福建省“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擁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21個本科專業。現有20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西醫結合、中醫學2個福建省A類高峰學科,中藥學、護理學、藥學3個福建省高原學科,臨床醫學、管理學2個福建省應用型學科。
學校設有2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康復研究中心,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8個國家(局級)三級科研實驗室,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獻檢索中心,4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省級大數據研究所,23個省級各類重點實驗室、基地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后有729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市等各級獎勵,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普類)二等獎1項。“十三五”以來,學校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加大科研投入,共承擔科研課題2107項,其中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科技部重大新藥創制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海峽兩岸科技合作聯合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項目145項。
一、申請條件
(一)新近博士學位獲得者(獲得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專業對口,品學兼優,身體健康。
(二)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含35周歲),經學校研究通過,上級部門審批,可適當放寬年齡限制。
(三)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水平和創新能力,對科學研究有濃厚的興趣,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四)優先招收全日制應屆博士畢業生,嚴格控制在職人員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進站做博士后,必須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
(五)嚴格控制本校博士生在同站同學科從事博士后研究。
(六)嚴格控制黨政機關領導干部在職從事博士后研究。
二、博士后待遇
(一)經費待遇
1.人事工資關系和個人檔案轉入我校、全脫產在我校從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后,納入學校流動編制管理,由我校支付2年年薪(年薪包含工資、社會保險、午餐補貼、交通補貼、租房補貼等福利待遇)。按照博士后入站時已取得的成果和協議須完成的成果,全日制脫產博士后年薪可達20-24萬元。
2.博士后進站工作期間,其科研成果符合學校教學科研獎勵發放辦法,可享受相應的教學科研獎勵津貼。
3.人事工資關系和個人檔案保留在原單位的博士后,在我校從事研究工作期間,工資和社會保險由原單位負責。
4.企業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聯合招收的博士后,其工資、住房和其他相關待遇由企業負責。
(二)住宿待遇
學校資助招收的全脫產博士后,在站期間可申請免費租住一套博士后公寓。
(三)職稱評定
博士后人員進站工作期間,可根據全國博管會《關于博士后研究人員專業技術職務評定和任職的原則意見》并結合我校專業技術職務評定相關文件政策參評相應專業技術職務。
(四)戶口遷移
人事關系轉移到學校的全脫產的博士后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隨其流動,并按照有關規定到當地公安派出所辦理暫住手續。博士后子女入學(托)有關事宜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博士后期滿出站后,憑省人社廳開具的介紹信及其它有效證明材料,到公安戶政管理部門辦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的戶口遷出和落戶手續。
三、招聘學科和崗位要求
(一)中醫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依托福建中醫藥大學中醫證研究基地開展建設與人才培養。基地是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近年來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平臺,主要有:福建省2011中醫健康管理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中醫四診智能診療設備工程研究中心、數字福建中醫健康管理大數據研究所,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庫中醫健康服務與產業發展研究院、福建省中醫健康管理企事業人才高地。科研設施方面:擁有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三級科研實驗室、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占地2500m2,科研設備總值1000余萬元。下設4個研究平臺:四診信息采集與規范化研究平臺、健康狀態辨識與數據挖掘研究平臺、證的遺傳學基礎研究平臺、細胞證候信息研究平臺。目前累計研究經費1000多萬元。流動站引進了日本和新加坡的海外合作導師,同時和浙江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方面開展密切合作。流動站為博士后培養提供設備、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全面保障。
項目名稱 | 項目簡介 | 專業要求 |
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及大數據研究 |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提出:要把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堅持預防為主、促進健康和防治疾病結合。健康狀態辨識是實施這一戰略的重要基礎與關鍵技術。本項目依托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中醫健康狀態整體動態辨識法研究”,具有較好前期研究基礎,前景良好。 | 1.兩個研究項目各需引進博士后1人,具有醫學、中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或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 2.根據研究計劃提供科研啟動經費30萬元人民幣。 3.具備全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條件。 |
慢性病中醫證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隨著社會變遷,慢性病逐漸成為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腫瘤等慢性病的防治也日益成為醫學研究中的熱點。中醫學歷史悠久,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方法,在慢性病防治方面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本項結合以往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進行慢性病的相關研究,研究條件良好,可持續發展性強。 |
中醫學科研流動站聯系人:朱龍老師電話:0591-22861513
(二)中西醫結合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依托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開展建設與人才培養。中西醫結合研究院是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科(福建省“雙一流”高峰學科)建設單位,擁有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依托學科建有福建省中西醫結合防治重大心血管慢病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中西醫結合老年病重點實驗室、福建省高校中西醫結合基礎重點實驗室以及中藥藥理(細胞結構與功能)、中藥生藥學和細胞生物學等三個國家中醫藥科研三級實驗室、國家中醫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疾病轉化醫學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現有實驗室面積2000多平方米,大型、精密科研實驗儀器100多臺(件),儀器設備總值超過1億元,設有動物影像與形態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蛋白組學、中藥提取分析等五個較為系統的研究平臺。
本站“老年人與慢性病功能障礙康復臨床與基礎研究項目”依托福建中醫藥大學康復產業研究院開展。康復產業研究院建有康復醫療技術國地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中醫骨傷及運動康復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康復技術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康復研究中心、福建省康復產業研究院、數字福建康復大數據研究所等科研平臺。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中西醫結合學科位列全國中西醫結合一級學科前30% (B),中醫藥院校中并列第7名。在2020第三方學科評價(上海軟科)中,我校的中西醫結合學科在全國63家參與學科中位列前5%,名列第三。本站承擔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國際合作等課題,科研經費充足,科研工作處于國內前列,項目具有中西醫結合特色和原創性。
項目名稱 | 項目簡介 | 專業要求 |
老年人與慢性病功能障礙康復臨床與基礎研究 | 老年人與慢性病功能障礙康復臨床與基礎研究。研發條件堅實,科技基礎雄厚,研究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 1.老年人與慢性病功能障礙康復臨床與基礎研究項目需引進博士后2人。 2.中西醫結合高血壓研究項目需引進博士后1-2人。 3.申請人員需要具有醫學、中醫學相關專業博士學位。 |
中西醫結合高血壓研究 | 主要圍繞高血壓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科研經費充足,科研工作處于國內前列,其規模、研究手段及深度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
中西醫結合流動站聯系人:莊群川老師 電話:0591-22861157
四、招聘流程和聯系方式
本著“公開招收、嚴格考試、擇優錄取”的原則,公開、公平、公正地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在對報名人員的材料進行初審后,組織有關專家對初審合格者進行面試,擇優招收。
通訊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閩侯上街邱陽路1號,福建中醫藥大學研究生院
郵編:350122
咨詢電話:0591-22861065
福建中醫藥大學
2021年1月18日
文章來源:https://www.fjtcm.edu.cn/html/FOCUS/20210118/3059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