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1年度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考試錄用鄉鎮(街道)機關公務員筆試大綱
為方便報考者復習迎考,根據《安徽省2021年度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考試錄用鄉鎮(街道)機關公務員公告》和有關規定,特制定本大綱。
一、考試方式
2021年度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錄用鄉鎮(街道)機關公務員筆試采用閉卷考試方式,考試題型一般為單項選擇題、判斷題、簡答題、論述題、作文題,考試時限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報考者務必攜帶的考試文具包括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
作答時,客觀題部分必須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指定位置填涂自己選擇的選項;主觀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卡指定區域內作答,在非指定區域作答或用鉛筆作答一律無效。
三、考試內容
主要測查考生的基本素質、開展農業農村(社區)工作應具備的相關知識和能力,重點測查運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公共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內涵。重點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要包含其重大意義、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
第二部分法律知識。憲法的概念、特征及基本原則;國家性質的含義和特點;政權組織形式,國家結構形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體系。行政法的概念、基本原則、內容和作用,行政主體,行政行為,行政賠償,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則、性質、任務、效力范圍;犯罪的定義和特征,犯罪構成的要件;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則,民事法律行為,物權,合同,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
第三部分經濟知識。市場主體的定義及特點、分類,現代企業制度的特征和形式,市場機制與資源配置,供求法則,市場體系,競爭與壟斷,收入分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國民經濟核算指標,政府經濟管理職能,宏觀調控目標和體系,財政預算,稅收原則,金融市場體系與金融監管,通貨膨脹及其治理。
第四部分公共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的概念、特點,公共管理的職能,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定位,公共組織的概念及結構,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的特點和組織原則,公共政策的含義與內容、公共政策的主體、公共政策系統的組成和運行;公共政策執行的特點、原則、手段、過程和監督。
第五部分時事政治與常識。一年來,國際、國內發生的重大事件,國家、安徽省出臺的重大決策。中國歷史、中共黨史、文學常識、科技常識、安徽省情。
第六部分公文處理與寫作。公文處理的概念、基本任務、基本原則,收文、發文處理的程序和方法。公文寫作基本知識,公文結構的分類,通用公文的文種,公文的格式、行文規則,公文寫作語言運用,常用公文的寫作要點,規范性公文的結構、撰寫要求。
(二)農業農村工作知識
第一部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總目標、總方針、總要求和保障措施。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
第二部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四個不摘”要求。分類做好脫貧攻堅政策統籌銜接。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重點幫扶村,社會力量參與幫扶機制。
第三部分加快農業現代化。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嚴守耕地紅線,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機械化,農業綠色發展,農業科技支撐,打造種業強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農村電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第四部分鄉村建設行動。多規合一的村莊規劃,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保護。鄉村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四好農村路”,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提升農房建設質量,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機制。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縣域內城鄉融合發展。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第五部分農村改革。安徽農村改革歷程。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進城落戶農民權益保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三變”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農村金融服務體系,農業保險。
第六部分農村基層黨建和鄉村治理。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鄉鎮、村集中換屆,農村“小微權力”運行約束監督。農村基層干部激勵關懷。村委會規范化建設和村務公開“陽光工程”。農村群團組織建設。民主法治示范村、農村法治教育基地,農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帶頭人”。平安鄉村建設,農村地區掃黑除惡。
第七部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縣級融媒體中心。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農村不良風氣治理。打擊農村非法宗教活動。
(三)社區工作知識
第一部分社區概論。社區的含義、基本特征,社區與社會、社區社會組織、行政區劃單位的關系。社區的基本要素和類型。社區的基本功能。
第二部分社區建設。社區建設的意義和主要內容,社區建設的特點和功能,社區建設發展歷程,我國社區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社區治理。
第三部分社區居民自治。社區居民自治的定義、基本要素,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自治權和社區自治的職能。社區居民自治的主要規范,社區居民自治的特點和特性,社區居民自治的意義,社區居民自治的形式,促進我國社區居民自治的途徑。
第四部分社區組織。社區黨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職責,社區黨建工作,居民委員會的創立和發展、性質和主要職責、組織制度、與基層政府和駐區單位的關系。城鎮社區服務站的功能和設置原則、主要職責,城鎮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社區志愿者組織、社區社會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
第五部分社區管理服務工作。社區管理的概念、意義、原則、特征、模式,社區應急管理和宣傳管理。社區服務的含義、特征、功能和主要內容。社區工作步驟和方法。社區工作者職業道德要求、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
(備注:為便于村干部或社區干部發揮專長,在簡答題或論述題中,會有選做題,考生可結合自身情況按要求選擇答題。)
文章來源:http://www.hnpta.com/detail/index/id/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