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考綱范圍以教育部公布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用書目錄中:《生物基礎》(全一冊)、《化學》(農林類)以及《植物生產與環境》(種植專業使用)、《畜禽解剖生理》(養殖專業使用)為主要參考教材,主要考核考生理解和掌握有關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的水平,以及綜合運用理論、知識和方法,解決基本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生物的多樣性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和生物多樣性的組成。
3、了解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4、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二、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
1、掌握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了解水、無機鹽在細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3、掌握細胞中的糖類的化學元素組成、種類(單糖、二糖、多糖)和作用。
4、了解細胞中的脂質的化學元素組成、種類(脂肪、類脂、膽固醇)和作用。
5、掌握氨基酸的的結構通式。
6、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7、掌握核酸的化學元素組成、種類(DNA與RNA)、了解核苷酸的結構特點和核酸的功能。
8、掌握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與聯系。
9、理解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功能(物質運輸、能量轉換、信息傳遞、細胞識別、分泌、排泄、免疫等)。
10、理解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
11、掌握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重點掌握幾種細胞器的功能(葉綠體、線粒體等)。
12、了解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
13、了解細胞是統一的整體。
14、掌握細胞周期、有絲分裂、無絲分裂的概念及有絲分裂過程(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5、掌握動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16、掌握光學顯微鏡的基本結構,學會其操作。
三、生物的新陳代謝
1、理解新陳代謝的概念。
2、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基本特征。
3、掌握ATP的分子簡式、ATP與ADP的相互轉化,了解ATP在新陳代謝中的作用。
4、理解如何界定生物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
5、掌握水分代謝、礦質代謝的概念。
6、理解綠色植物滲透吸水的原理、植物細胞質壁分離與復原的原理。
7、了解水分的運輸、利用和散失,掌握蒸騰作用的重要意義。
8、理解植物的需水規律和合理灌溉,掌握提高水分利用率的途徑。(《植物生產與環境》)
9、了解植物必需礦質元素的種類,理解根吸收礦質元素的過程。(《植物生產與環境》)
10、了解土壤的基本組成及性質,了解植物營養元素缺乏癥及診斷方法(以N、P、K為主)。(《植物生產與環境》)
11、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葉綠體中的色素組成。
12、理解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反應式表示、光反應與暗反應)。
13、掌握光合作用的意義、提高植物光能利用率的途徑。(《植物生產與環境》)
14、掌握生物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概念,理解呼吸作用(三個階段)的過程,掌握呼吸作用的意義。
15、了解肺的形態、位置及組織結構,掌握動物氣體的交換和運輸。(《畜禽解剖生理》)
16、掌握機體內環境的概念,了解血液的成分、血液的主要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畜禽解剖生理》)
17、掌握心臟的形態和位置、血液循環的途徑(大循環與小循環)。(《畜禽解剖生理》)
18、了解各類動物(原生動物、腔腸動物、高等動物)的食物消化方式,掌握高等動物大分子有機物(淀粉、脂肪、蛋白質)的消化過程。
19、了解消化器官的構造,單胃、復胃的消化特點,掌握小腸的消化特點。(《畜禽解剖生理》)
20、掌握營養物質的吸收、物質代謝的過程。
21、了解動物體能量的釋放和轉移。
四、生物的生殖和發育
1、掌握營養繁殖的種類(無性生殖與有性生殖)和應用(重點掌握嫁接、扦插、壓條、分株四種)。
2、掌握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
3、了解睪丸和附睪、卵巢的解剖結構。(《畜禽解剖生理》)
4、掌握受精作用的概念。
5、掌握植物的個體發育過程(胚的發育、胚乳的發育)。
6、掌握動物的個體發育過程(胚的發育、胚后的發育)。
7、理解雙受精作用及種子與果實的形成過程。(《植物生產與環境》)
五、遺傳和變異
1、掌握遺傳變異的基本概念。
2、理解DNA與RNA分子結構的特點、DNA分子結構的特性。
3、掌握DNA分子的復制的概念,了解DNA分子的復制過程。
4、理解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的有關概念,了解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過程。
5、掌握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心法則)。
6、掌握基因的分離定律。
7、了解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8、掌握伴性遺傳規律。
9、掌握生物變異的類型,可遺傳變異的三種來源。
10、掌握基因突變的概念,了解基因重組、基因突變、染色體變異的原因、特點。
11、了解生物變異的意義。
六、生命活動的調節
1、了解生長素的發現過程,理解生長素的生理功能。
2、了解其它植物激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和乙烯)產生部位及生理功能.
3、了解動物體內主要內分泌及分泌的相應激素及作用.
4、理解內分泌的結構(重點是垂體、甲狀腺)。(《畜禽解剖生理》)
5、了解血糖的調節。
6、了解動物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7、了解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8、了解反射弧的結構。
七、生物的進化
1、了解拉馬克用進廢退學說的要點。
2、理解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要點。
3、了解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八、生物與環境
1、理解生態因素的概念和種類。
2、理解非生物因素(陽光、溫度、水分)對生物的影響。
3、理解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4、了解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對環境的影響。
5、理解控制植物生長發育的途徑。
6、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
7、理解生態系統的成分。
8、了解食物鏈和食物網。
9、理解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10、理解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碳的循環)。
11、理解生態平衡的概念、生態平衡的原理,了解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
15、了解環境的危機和保護。
第二部分 化學部分
依據中職國家規劃教材《化學》(農林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編張曉獻。
1、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部分:
(1)原子結構
①熟記常見元素的名稱、符號。
②了解核素、同位數概念,懂得AZ X的含義
③了解核外電子排布初步知識,掌握1——20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④了解元素周期律
(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金屬性非金屬性變化規律)
⑤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⑥了解共價鍵、離子鍵的定義,了解共價鍵的極性,會判斷簡單化合物中化學鍵的類型。
(2)溶液
①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稀溶液的性質及其應用。
②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的概念。會寫常見強酸、強堿、鹽溶液的電離方程式。
③理解水的電離及溶液中PH與酸堿性的關系。
④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掌握離子反應條件,會寫離子反應方程式。
(僅限于課本上的反應方程式)
⑤能正確判斷兩類鹽溶液的酸堿性。(水解方程式不做要求)
⑥了解緩沖溶液的概念。
⑦了解膠體溶液的性質。
(3)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會判斷化學反應中的氧化劑、還原劑。
2、元素化合物部分:
(1)了解鹵族原子的結構和變化規律。
(2)掌握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學性質,了解相關物理性質、用途。了解鹵族之間的置換反應,掌握Cl- 、Br - 、I- 鑒定方法。
(3)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用途,掌握化學性質。
(4)了解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用途,掌握化學性質。
(5)了解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用途,掌握化學性質。
(6)了解Na、K、Mg、Ca、Al及它們重要化合物的物理性質、用途,掌握化學性質。
3、有機化學部分:
(1)了解有機化合物的概念、通性,了解碳原子的成鍵特點。
(2)了解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3)掌握甲烷、乙烯、乙炔、苯的結構、重要性質,了解制法和用途。
(4)了解各類烴的通式、通性。
(5)了解同系物、同分異構現象,同分異構體的概念。
(6)掌握烷烴,單烯烴的命名。
(7)理解取代反應、加成反應的概念,會判斷有機反應類型(取代反應、加成反應)。
(8)掌握烴的衍生物的概念,了解幾種重要官能團的結構特點。
(9)掌握各種烴的衍生物的代表物質的重要性質。
(10)了解醇、醛、羧酸、酯之間的相互衍變關系。
(11)了解糖類的組成、分類,記住幾種單糖的結構。了解單糖的還原性,二糖,多糖的水解反應。
(12)了解油脂的組成、結構、用途、功能。
(13)了解蛋白質的組成、性質,掌握氨基酸的兩性和成肽反應。
(14)了解核酸的組成、功能。
4、化學計算部分:
(1)利用 n= 、 n= 、n=c•V 的簡單計算。
(2)利用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物質的量的簡單計算。
[說明]:淡化化學的的相關計算,試題只出現在選擇或填空題中。
5、化學實驗部分:
(1)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理解層次)。
(2)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Na、K、Mg、Al與水的反應,Mg、 Al與酸的反應)(理解層次)。
(3)苯酚、乙醛的性質(了解層次)。
(4)糖和蛋白質的性質。(了解層次)。
[說明:滴定分析涉及到較難的計算,不作考試要求]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