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 | 招聘學科 | 研究方向 | 擬聘人數 | 崗位職責 | 崗位要求:1.對專業背景、研究領域和年齡的要求; 2.對學術水平(如論文質量、主持項目、獎勵榮譽、品種專利等)的要求; |
崗位級別 | 聯系方式 |
植科院 | 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 | 作物生理 | 1 | 從事作物生理研究工作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參加課程和學科建設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李晶 87282130 lijing2006@mail.hzau.edu.cn |
作物生態 | 1 | 從事作物生態研究工作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參加課程和學科建設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作物耕作制度 | 1 | 從事作物耕作制度研究工作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參加課程和學科建設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水稻栽培 | 1 | 從事水稻栽培研究工作及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參加課程和學科建設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油菜栽培 | 1 | 從事油菜栽培研究工作,參加課程建設及學科建設工作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棉花栽培 | 1 | 從事棉花栽培研究工作,參加課程建設及學科建設工作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玉米栽培 | 1 | 從事玉米栽培研究工作,參加課程建設及學科建設工作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麥類栽培 | 1 | 從事麥類作物栽培研究工作,參加課程建設及學科建設工作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苧麻栽培生理 | 1 | 從事苧麻栽培與育種研究工作及實驗室建設工作,參加栽培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研究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藥用植物栽培 | 1 | 從事藥用植物栽培研究工作,參加課程建設及學科建設工作和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生理生化 | 3 | 從事植物生理與生化的教學工作。參加生理生態與栽培相關研究工作及課程建設工作 | 211學校或國家級院所相關專業博士畢業,發表SCI收錄論文單篇影響因子達到3或累計達到5以上 | 講師 | |||
作物遺傳育種 | 種子學 | 1 | 開創種子學學學科,經過3-5年發展建立一個在國內外有一定顯示度的種子生理和加工研究團隊 | 具有作物遺傳育種或種子生理學博士學位,從事種子生理或種子加工等方面研究,具有博士后經歷,有較好的英語寫作能力,發表至少2篇SCI論文 | 講師 | ||
生物信息學 | 1 | 與各團隊合作,對高通量基因組和轉錄組序列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并聯合指導研究生完成相關生物信息學分析 | 具有生物學學科博士學位和生物信息學研究經驗,熟悉基因組序列拼裝,有較好的英語寫作能力,發表過有關基因組生物信息學分析相關SCI論文至少2篇 | 講師 | |||
種子學 | 2 | 開創種子學學學科,經過3-5年發展建立一個在國內外有一定顯示度的種子生理和加工研究團隊 | 1.具有農學或生物學科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種子生理、加工或相關學科研究,有博士后研究經歷,在相關研究領域至少1篇SCI論文 | 講師 | |||
玉米遺傳育種 | 1 | 與現有團隊合作,開展玉米遺傳和育種研究,打造優勢玉米團隊 | 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有博士后研究經歷,發表SCI論文3篇以上,有較好的英語水平,具有很強的合作精神 | 副教授或教授 | |||
統計學 | 1 | 加強生物統計學學科建設,經過3-5年發展建立一個在國內外有一定顯示度的生物統計學研究團隊 | 具有作物遺傳育種或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生物統計學的相關研究,熟悉生物統計學的各種原理、方法,精通常用的生物統計學軟件,具備開展生物統計學或遺傳育種相關學科科學研究和生物統計學教學的能力,有較好的英語寫作能力,發表至少2篇SCI論文 | 博士或副教授 | |||
數量或群體遺傳學 | 1 | 充分發揮引進人才在數量遺傳學或群體遺傳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方面的優勢,形成一個新的學科增長點,為作物遺傳育種服務 | 具有作物遺傳育種或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熟悉作物遺傳育種,從事QTL分析和關聯分析理論研究或軟件開發,能勝任數量遺傳學和群體遺傳學教學,有博士后研究經歷,在相關研究領域發表至少3篇SCI論文 | 副教授 | |||
植物病理學 | 植物與病原物分子互作 | 2 | 從事植物與病原分子互作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4(與MPMI水平相當),或2篇影響因子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 | ||
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學 | 1 | 從事病原真菌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4,或3篇影響因子大于8.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0,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9.0,(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 | |||
植物病原細菌學 | 1 | 承擔植物細菌病害相關研究和教學工作,組建植物病原細菌學相關的實驗室,參與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在Journal of Bacteriology上發表1篇以上的論文,或3篇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6.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8,(3)年齡不超過35歲。3.教授,(1)要求有國外發達國家研究閱歷;(2)年齡不超過42歲;(3)已經取得重要的細菌學相關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教授 | |||
作物病害綜合治理 | 2 | 從事作物病害綜合治理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在Phytopathology、Plant Pathology或PEST MANAG SCI或相當水平的雜志上發表論文2篇,或影響因子總和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 | 講師 | |||
果樹病理學(含植物病毒學) | 1 | 從事果樹病理學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影響因子總和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有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研究論文在Phytopathology、Plant Pathology或PEST MANAG SCI或相當水平的雜志上發表,或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作物病害綜合治理 | 2-3 | 從事作物病害綜合治理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有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研究論文在Phytopathology、Plant Pathology或PEST MANAG SCI或相當水平的雜志上發表,或影響因子總和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有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研究論文在Phytopathology、Plant Pathology或PEST MANAG SCI或相當水平的雜志上發表,或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果樹病理學(含植物病毒學) | 2-3 | 從事果樹病理學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影響因子總和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有2篇以上的第一作者研究論文在Phytopathology、Plant Pathology或PEST MANAG SCI或相當水平的雜志上發表,或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植物抗病分子機理研究 | 2-3 | 期望引進一名教授,承擔抗病基因克隆和應用研究,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4(與MPMI水平相當),或2篇影響因子大于6.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3.教授,(1)要求有國外發達國家研究閱歷;(2)年齡不超過42歲;(3)已經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 講師或副教授或教授 | |||
分子植物病理學 | 2-3 | 從事分子植物病理學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4,或3篇影響因子大于8.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0,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9.0,(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 | 2-3 | 從事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與MPMI水平相當),或影響因子總和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植物病原細菌學 | 2-3 | 期望引進一名4級崗以上教授,承擔植物細菌病害相關研究和教學工作,組建植物病原細菌學相關的實驗室;其他人員參與相關教學和科研,并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3篇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3.教授,(1)要求有國外發達國家研究閱歷;(2)年齡不超過42歲;(3)已經取得重要的細菌學相關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 講師或副教授或教授 | |||
植物線蟲學 | 2-3 | 從事植物線蟲學相關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植物病理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應屆博士研究生(講師崗位),要求,(1)第一學歷來自211學校;(2)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3篇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5.0,(3)年齡不超過30歲。2.博士后(副教授崗位),要求,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5,或3篇代表性研究論文SCI影響因子總和大于7,(3)年齡不超過35歲。3.教授,(1)要求有國外發達國家研究閱歷;(2)年齡不超過42歲;(3)已經取得重要的細菌學相關的科研成果,在國際同行中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在國際知名的學術期刊上以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多篇研究論文 | 講師或副教授 | |||
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 | 害蟲綜合治理 | 1 | 從事農業害蟲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昆蟲生理 | 1 | 從事昆蟲生理生化、昆蟲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昆蟲學、分子生物學及功能基因組學等學科交叉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害蟲生物防治 | 1 | 從事農業害蟲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害蟲綜合治理 | 1 | 從事農業害蟲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昆蟲生理生化 | 1 | 從事昆蟲生理生化、昆蟲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昆蟲生態 | 1 | 從事昆蟲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或副教授 | |||
昆蟲分類 | 1 | 從事昆蟲分類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害蟲綜合治理 | 2 | 從事農業害蟲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昆蟲生理 | 2 | 從事昆蟲生理生化、昆蟲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昆蟲學、分子生物學及功能基因組學等學科交叉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害蟲生物防治 | 1 | 從事害蟲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獨立申請、主持課題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昆蟲生態 | 1 | 從事昆蟲生態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 | 應屆博士畢業生或博士后(有留學經歷者優先),具有昆蟲化學生態學或分子生態學的知識背景和工作經驗者優先,年齡一般不超過35歲 | 講師 | |||
氣象學 | 氣象學(農業氣象學方向) | 2 | 學科建設;申報并主持高水平科研項目;氣象學等相關學科教學。 | 1. 35歲以下博士或博士后;2. 副教授以上主持過國家級科研項目、發表過SCI論文,年齡不超過45周歲 | 副教授或教授 | ||
真菌學 | 大型真菌生理活性物質 | 1 | 從事大型真菌生理活性物質教學和科研工作,參加農業部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省食用菌工程中心及學科建設工作 | 1.本科畢業于211重點大學,博士畢業于211、985重點大學或國家級科研院所,或海外留學歸國人員;2.專業要求需滿足下列條件之一:a.生物化學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b.發酵工程相關專業,且具有扎實的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基礎;3.博士階段發表SCI論文的影響因子單篇達到3.0,或累計達到5.0 | 講師 | ||
食用真菌遺傳育種 | 1 | 從事應用真菌遺傳育種教學和科研工作,參加農業部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省食用菌工程中心及學科建設工作 | 條件1、3同上;條件2之專業要求:作物遺傳育種或分子生物學相關專業,且具有扎實的遺傳學基礎 | 講師 | |||
真菌資源與系統發育 | 1 | 從事大型真菌資源與系統發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參加農業部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省食用菌工程中心及學科建設工作 | 條件1、3同上;條件2之專業要求:生物學或植物病理學相關專業,且具有扎實的分子生物學和生物系統發育學研究基礎。 | 講師 | |||
真菌基因組學與基因工程 | 1 | 從事大型真菌基因組學與基因工程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參加農業部微生物資源重點實驗室、省食用菌工程中心及學科建設工作 | 條件1、3同上;條件2之專業要求:分子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相關專業,具有扎實的基因組學研究基礎和副高以上職稱。 | 副教授 | |||
農藥學 | 農藥環境毒理學和農藥殘留 | 1 | 1.從事農藥環境毒理學、農藥殘留分析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參與農藥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具相關專業博士學位;2.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近5年在國際重要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論文, 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2篇以上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5.0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 | ||
殺菌劑毒理學 | 1 | 1.從事殺菌劑毒理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參與農藥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具相關專業博士學位;2.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近5年在國際重要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論文, 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2篇以上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5.0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 | |||
昆蟲病理學 | 1 | 1.從事昆蟲病理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參與農藥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具相關專業博士學位,有國外學習經歷者優先;2.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近5年在國際重要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論文, 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2篇以上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5.0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 | |||
農藥毒理學 | 1 | 1.從事農藥毒理學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2.參與農藥學科建設和服務推廣工作 | 1.具相關專業博士學位;2.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近5年在國際重要核心刊物上發表過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論文, 單篇SCI影響因子大于3,或2篇以上代表性論文影響因子大于5.0 | 講師/副教授(博士后) |
更多信息請查看湖北省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