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地處江蘇省最北部,微山湖西岸,面積1576平方公里,人口127萬,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劉邦故里、大漢之源”,素有“千古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美譽,以漢文化發源地著稱四海。2012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31.3億元,增長13.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38.96億元,增長22.1℅。躍居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第59位,在蘇北地區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縣。
一是以“五化”引領新農村建設。堅持產業園區化,“一區五園”特色工業快速崛起,“一區十園”特色設施農業快速提升,特色文化旅游業快速突破,“一區三園”服務業集聚區快速完善。堅持居住社區化,著力規劃和推進100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草廟成為省新農村建設示范村,胡樓、夾河等9個村被評為省新農村建設先進村,草廟村、菜家村被授予省級康居示范村。堅持環境生態化,構建生態沛城、沿大沙河百里綠色農業走廊生態體系,省級生態縣通過驗收,先后被評為中國綠色環保百強縣、全國生態示范區、全國綠化模范縣。堅持崗位職業化,深入推進“20萬農民轉市民”工程,加快普通農民群眾向技術農民、職業工人和商人轉變。堅持管理科學化,積極探索創新以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為核心的村級事務“1+5”民主議事決策機制,實施規范化管理、民主化決策、公開化運行。
二是以轉型引領產業升級。堅持依托資源起步、甩開資源發展,調高調優產業結構,建成徐州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農業現代化建設蘇北第一。縣域農業產業綜合競爭力全省第一,省定農業現代化六大類21項指標實現率列全省67個縣(市、區)第8位、蘇北第1位,被批準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新型工業化水平蘇北率先。新型鋁材產業園被批準為省特色產業基地、被授予中國新型鋁材產業基地稱號。縣經濟開發區綜合實力在全省98家省級開發區科學發展排名中躍居第34位,在蘇北35家省級開發區中列第3位。文化旅游產業異軍突起。建成國家4A級漢城景區,安國濕地被批準為省級濕地公園,沛縣被評為中國區域休閑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國最佳歷史文化旅游名城、中國最佳生態旅游縣。
三是以城湖一體引領濱湖城市建設。堅持以綠為基、以水為脈、以文為魂,引湖入城,貫通微山湖與沛城鎮的水網體系,建設獨具魅力的濱湖城市,按照“1+5+100”的規劃布局,加快全縣城市總體規劃、中心鎮和100個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
四是以民生幸福引領和諧社會建設。突出養好老的、看好小的、照顧好弱勢群體“三好”重點,打響助醫、助學、助殘、助老、助孤、助居、助貧“七助”品牌,形成了社會保障、節日慰問和社會救助有機結合、各有側重、互為補充的保障體系。
五是以好人沛縣引領文明風尚建設。深入開展以“做好人、做好官”為主題的“好人沛縣”建設活動,兩年多來,全縣有1人被評為全國道德模范,8人和1個愛心集體榮登“中國好人榜”。
更多信息請查看江蘇省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