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學院坐落于素有“中國古銅都”之稱的安徽省銅陵市,迄今具有50多年辦學歷史。2002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由銅陵財經專科學校升格為銅陵學院。2009年10月,學校獲批為安徽省示范應用型本科院校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現有兩個校區,校園占地面積1310畝(約873630平方米),各類校舍面積33.8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900多萬元,圖書館藏紙質圖書94萬冊,中外文期刊1500余種。現有教職工769人,其中專任教師597人,副高以上職稱教師195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423人,外聘教師169人。現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5952人,成人教育在籍生1500多人。
學校現有會計學系、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金融學系、經濟貿易系、外語系、文學與藝術傳媒系、法政系(社會科學部)、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系、電氣工程系、機械工程系、土木建筑系等12個系,另設有體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教學機構。現有43個本科專業,涉及經濟學、管理學、工學、文學、理學、藝術學、法學等7大學科門類。建有安徽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以及光電子應用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銅文化研究所等16個科研機構。編輯出版學術刊物《銅陵學院學報》。
學校是安徽省財經類人才培養、培訓的重要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財經教育辦學特色。擁有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金融學、市場營銷、財務管理、自動化等6個省級特色專業,《管理學》、《稅法學》、《成本會計》、《金融學》等6門省級精品課程,會計實務實驗室、經濟管理實驗實訓中心等5個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藝術設計和自動化卓越工程師等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會計學專業應用型復合型本科人才培養教學團隊、工商管理應用型教學團隊等2個省級教學團隊。
近年來,學校圍繞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內涵發展、開放辦學、合作育人之路,不斷創新教育思想觀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在安徽省較早提出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應用型高校的辦學思路,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方面,走在全省同類高校的前列。2008年12月,學校發起成立了“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擔任首任輪值主席單位,牽頭組織開展了聯盟高校學生交流、教師互聘,聯合開展科技攻關、編寫應用型教材,推進圖書文獻資源共享等工作。此舉,受到了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周遠清等領導的關注和批示,《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新華網、國研網等多家國家級媒體撰文肯定聯盟為“新建院校”謀求發展探索出的一條“新路”。
為強力推進省示范應用型高校建設,讓廣大師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學校在認真分析高等教育發展態勢,充分把握高等教育規律的基礎上,適時研究提出了在全校范圍內大力實施“八百工程”的決策部署。自2010年以來,學校大膽嘗試,積極實踐,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有力地促進了師生教學、科研和學習的積極性,深化了應用型高校建設內涵,拓寬了應用型高校建設之路,提高了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安徽省教育廳領導認為“八百工程”的提出是“具有戰略思維的大手筆”。
學校堅持合作育人,主動貼近、主動融入、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初步形成了校地、校企互利共贏、共生共育、共同發展的局面。自2008 年以來,學校以與地方共建“四個中心”(地方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培訓中心、地方產學研合作中心、地方政府決策咨詢中心、地方教育文化中心)為平臺,共建“四個基地”(實習實訓基地、畢業生就業基地、教學基地和研究基地)為依托,深入推進校地、校企、校校合作。
為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需要,學校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韓國、阿根廷、澳大利亞等國家和臺灣地區10余所高校建立交流與合作關系。2005年,學校與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聯合成立了“安徽省西班牙語培訓中心”,2012年,與韓國又松大學聯合開展了“2 2”合作辦學。
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社會聲譽不斷擴大。培養了以全國道德模范、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模范基層干部、優秀共產黨員沈浩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畢業生。為了發揮好沈浩精神的育人作用,學校建設了“沈浩精神傳承暨大學人素質教育基地”,積極構建以沈浩精神為內核的校園文化。
學校招生分數線連續多年持續攀升,穩居于安徽省同類院校前列。2010年、2011年、2012年,連續三年新生第一志愿錄取率皆為100%,文科最低錄取線分別超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線10分、13分、15分,理科最低錄取線分別超出安徽省二本控制線21分、25分、33分;新生報到率分別達 97.83%、98.51%、98.28%。畢業生就業率連續6年達到95%以上。
學校先后榮獲安徽省文明單位、安徽省優秀教學管理集體、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安徽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安徽省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全國高校后勤十年社會化改革先進單位、安徽省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安徽省綠化模范單位榮譽稱號。
基本要求
1、專業、學歷要求:碩士、博士研究生第一學歷要求全日制本科,本科、研究生階段專業相同或相近。
2、年齡要求:應聘教師崗位的碩士研究生,年齡一般在28周歲以下,特別緊缺專業可適當放寬,應聘行政崗位和專輔崗位人員(專輔須為中共黨員)的年齡須在27周歲以下。應聘博士年齡在 35周歲以下。有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經歷者優先。
3、畢業學校要求: “985” 、“211”學校畢業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
4、各崗位其他要求詳見人才需求表中備注欄。
相關待遇
博士:
1、住房:學院鼓勵引進人才面向社會購房。在規定服務期8年內,學院提供過渡住房或給予住房補貼18萬元(分年按比例發放)。
2、享受副教授待遇(副教授工資和副教授津貼)。
3、享受每年1萬元院內特殊津貼(實行績效工資后,如此項待遇與新的收入分配政策相抵觸,以新政策規定為準)。
4、科研啟動經費5萬元。
5、配偶有條件安排工作(按《銅陵學院人事代理暫行辦法》(院發【2011】28號)執行)。
6、統一配備電腦。
7、對于引進的優秀博士給予住房補貼30-50萬元,服務期內提供2年過渡用房,其學術水平由學院學術委員會認定。
碩士(緊缺專業):
1、科研啟動經費0.5萬元。
2、兩年內每月提供200元住房補貼。
☆2013年引進的碩士研究生,經學院考核合格后予以聘用。
招聘辦法
一、錄用原則
根據皖人社發[2010]78號《安徽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辦法》文件精神,我院招聘工作堅持以下原則:
1、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
2、實行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一律實行公開招聘。
3、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采取講課、考試與面試相結合的招聘方法。
二、錄用程序
根據皖人社發[2010]78號《安徽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辦法》文件精神,我院招聘工作采用以下程序:
1、應聘者采取網上報名或者現場報名。
2、招聘單位根據公布的應聘資格條件確認應聘者是否具有應聘資格。資格審查主要查驗應聘者的年齡、所學專業、學習經歷、工作經歷、相關證書等材料。
3、應聘教師崗位的由學院成立人才引進工作小組,分經管組、理工組和文法體藝組。由各組組織對應聘者進行考察,合格者由學院黨委會集體討論研究是否錄用。
4、應聘專輔行政崗位的由學院統一組織考核組進行筆試和面試。應聘同一崗位的,報名人數與招聘人數按照至少3:1的比例進行,達不到規定比例要求的,則取消該崗位的招聘。 考核組由學院相關部門領導和外聘專家組成,其中,外聘專家數量占考核組人數的一半以上。筆試和面試的成績所占比例為5:5。筆試主要考察應聘者對教育教學及教學管理的認識、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等。面試主要考察應聘者基本狀況(包括年齡、籍貫、儀態儀表、畢業院校及專業等)、思想政治表現、道德品質、個人特長、口頭表達能力、實際應變能力等綜合素質。學院根據應聘人員的綜合成績與綜合狀況經黨委會集體研究后擇優確定擬聘人員。
5、對擬錄用的人員在校園網上公示7天,經公示無異議的,學院按照招聘程序辦理相關手續。
注意事項
1、應聘人員提供的自薦材料(電子版或紙質材料,內容包括學習經歷、工作經歷、學歷學位證書、獲獎證書、身份證復印件、科研成果及配偶、子女基本情況等)須客觀真實,如有虛假,自薦人負完全責任。
2、應聘專輔行政崗位人員,請將紙質簡歷郵寄至銅陵學院人事處(在信封封面上注明應聘崗位),并將同版電子簡歷發送至zp10383#tlu.edu.cn ,電子簡歷主題格式:姓名+學校+專業+應聘部門名稱。專輔行政崗位專場招聘會時間、地點請注意我院人事處網頁更新,面試人選以電話通知為準。
3、應聘教師崗位人員,請發送電子簡歷至zp10383#tlu.edu.cn (初選不接收紙質簡歷。紙質簡歷和相關證書原件請在面試時提交),電子簡歷主題格式:姓名+學校+專業+學歷+應聘部門(系)名稱。
聯系方式
地 址:安徽省銅陵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翠湖四路1335號銅陵學院人事處
郵政編碼:244061
聯 系 人:吳老師 徐老師 張老師
電 話: (0562)5881979 5881080
E―mail: zp10383#tlu.edu.cn (人才招聘專用郵箱,發送郵件時請將#改成@)
http://rsc.tlu.edu.cn/福州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2013年4月16日
更多信息請查看安徽省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