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工程
水能是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我國的水電資源豐富,總量居世界第一。我國水電發展的技術水平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我國目前的水電開發程度還比較低,正處在方興未艾的發展階段。
本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規劃、勘探、設計、施工、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專門知識、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主要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規律,課程設置包括有:除數學、物理、外語、制圖、計算機等基礎課程之外,還將重點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土力學、巖石力學、水力學、水文學、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建筑材料、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水工建筑物、水電站建筑物、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和水利水電工程管理等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
本專業就業部門和范圍較為廣泛,畢業生可在水電工程勘察設計院,水電投資開發公司,水電施工工程局,水利工程監理公司,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等從事水利、水電、電力行業的研究、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等相關工作;也可在土木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及其它行業從事相關工作。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本專業以水利工程基本理論為基礎,以水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四年學習后,符合學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培養既掌握水電能源、水文水資源及水環境方面的專業基礎知識與技能,又具備從事相關領域所需要的經濟管理知識和能力,能夠從事水資源、水利水電行業及相關領域的科學技術應用、研究、開發和管理的高級人才。
本專業主要學習:水文學原理、水力學、運籌學、水資源評價與管理、水資源優化配置、水能資源開發利用、水電站水庫調度及其自動化系統、水資源優化原理與方法、水文水利計算、水文預報、地下水文學、水環境化學、水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規劃與管理、水利工程經濟學、水文信息采集與處理、水文地理信息系統應用、水災害防治、抽水蓄能技術、自然地理與水文地質、氣象與氣候學、節水理論與技術、自然地理與水文地質、工程力學、工程制圖、工程測量學等。
本專業學生的就業去向主要有在大型現代化電力企業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在水利(水務)局、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水利(電力)設計院、各大流域管理機構、城建部門、環保部門、金融機構和中外咨詢公司從事規劃設計、技術經濟分析、管理和咨詢工作。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本專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本專業學生按照教學計劃修滿所規定的學分后,準予畢業,符合學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下設3個方向。
(1)生物質能方向
生物質能方向培養具備寬厚理論基礎、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能夠從事生物質發電與生物燃料等新能源設備及系統的設計、開發、集成、制造以及新工藝的應用技術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和專業研發人員。
本方向主要學習工程熱力學、傳熱學、工程流體力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工業微生物學、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電工技術基礎、工程制圖、生物質生物轉化技術、生物質熱轉化技術、反應工程、鍋爐原理、汽輪機原理等課程。
本方向學生的職業目標是新能源工程師。學生畢業后就業去向:在大型現代化電力及能源企業、新能源發電設備制造企業、能源與環保企業從事設計、生產、經營和管理工作,在各級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從事新能源電力、節能等方面的規劃、建設、運營、咨詢和監管等工作,又可以在與新能源相關的科研、教學等企事業單位工作。
(2)風力發電方向
風力發電方向是國內第一個開設的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專業主要學習工程圖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空氣動力學、機械設計與制造、電路、電子學、電機學、自動控制理論等流體、機械、電氣等學科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學習風力發電原理、風力機空氣動力學、風電場、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與制造、風力發電機組監測與控制、風電場電氣工程等專業課,接受現代風力發電、動力工程技術的基本訓練。
本方向培養具有風力發電機組與風電場的設計、制造、建設、運行、試驗研究、項目投資與管理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較大發展潛力的高級專門人才。本科階段學制四年,符合學位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繼續深造可攻讀可再生能源與清潔能源二級學科下的碩士、博士研究生。
本方向的學生就業廣泛,畢業后可在電網公司、五大發電公司、能源企業、研究所、設計院、風力發電設備制造企業、風電場等單位從事風電場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與維護,風電機組設計、制造與研究,風力發電技術項目開發等風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的技術咨詢與管理工作,并能從事其它相關領域的專門技術工作。
(3)太陽能光伏發電方向
太陽能光伏發電方向是國內第一個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的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專業設置面向太陽能電池設計、制造,光伏電站設計、運行與控制。學生畢業后能勝任太陽電池設計與制造,光伏系統設計與集成,光伏電站規劃、設計、施工、運行與維護以及太陽能發電新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并能從事其它相關領域的專門技術工作。
本方向的學生主要學習光電能量轉換、存儲以及自動化控制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光伏材料與器件的制備技術和表征方法,光伏系統的設計、運行與控制,光伏企業管理及市場運營等專業知識,在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技術理論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創新意識、組織管理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本方向的學生就業去向主要有研究所、設計院、大型電力企業、太陽能發電設備制造企業及太陽能電站等單位,從事太陽能發電系統設計、規劃、制造、施工及運行管理,太陽能發電系統集成產業的技術與管理,太陽能發電技術項目開發等相關的技術與管理工作,并能從事其它相關領域的專門技術工作。
新能源材料與器件
本專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大學2年級開始實行導師制,正在聯系與國外名校合作辦學;本專業包括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鋰離子電池材料與器件和燃料電池材料與器件專業方向;符合學業授予要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本專業培養適應國家新能源戰略需求,掌握新能源材料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新能源材料與器件的設計、制造與應用能力,并有較強實踐能力和良好發展潛力的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能量轉換與存儲材料及其器件設計等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新能源材料的制備方法及表征手段,掌握相關器件的基本原理、組裝技術和評價方法。在重點學習光電轉換及器件、納米材料、電池結構及設計等專業知識,系統掌握本專業領域技術理論的基礎上,具備較強的研發能力、創新意識、組織管理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能勝任太陽能電池、鋰離子電池及燃料電池等相關新能源材料設計與制備、能源器件設計與制造以及新能源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技術與管理工作,適宜在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及能源、材料、電力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新能源材料和器件相關的研發、教學、生產及營銷管理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