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業性質
內涵一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在我校歸屬于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學科,“211”重點建設學科。在國內石油、化工生產過程的檢測及控制科學與技術方面名列前茅。
內涵二
與國內同類專業相比,在石油、化工生產過程參數的測量、先進的測量和控制方法、智能檢測技術、信息量檢測、油氣管道的檢測以及生產過程安全監測等領域,享有較高的聲譽。本專業適應面寬,社會需求高,涉及的專業知識面非常寬廣:物理學、電路與電子學、計算機技術、光學、機械、精密儀器、測量技術和控制技術。按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一級學科設置了基礎課,按本專業的要求設置了專業基礎課,三年級時,按三個專業方向(過程檢測及測控系統、信息檢測及儀器和過程監控及系統)設置了模塊課程,囊括了電路原理、電子技術、計算機原理及技術、計算機軟硬件技術、嵌入式系統、檢測與傳感技術以及光學檢測與光學工程、數字信號處理、控制理論、控制工程、計算機控制系統。凸顯行業學校是以石油、化工生產過程的測量與控制為學科發展特色。
內涵三
在電子信息類大平臺上確定我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培養目標。培養以“工程復合型及研究型”人才為主,并注重提高研究型人才的培養比例。專業設置充分體現“光—機—電、計算機及測控技術”相結合,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重能力,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培養目標。培養能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測量與控制技術、自動化裝置、儀表設計制造、計算機應用技術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內涵四
本專業具有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工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流動站。
本專業按四學年設置課程,修業年限為3-6年。
學生在完成培養計劃所規定的全部課程并考試合格后,將被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二、專業特色
特色一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辦學時間較早,前身是我校“自動化儀表及裝置”專業,是學校的傳統優勢學科。本專業辦學實力雄厚,在全國高校、以及在石油、化工過程檢測與控制研究領域均有較高的知名度。
特色二
針對社會需求,特別是石油、化工行業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人材的需求,專業培養計劃在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檢測技術、傳感技術、控制技術、數字信號處理、工程光學及誤差理論等學科基礎平臺課程上,已實現了 “光—機—電、計算機技術及測控技術”相結合。在專業特色模塊設置方面,立足于石油、化工生產過程,在過程參數的智能檢測與控制技術、故障檢測與故障診斷、智能儀表虛擬儀器、自動化裝置及儀表等方面特色鮮明,具有較強專業優勢。
特色三
努力將科研成果融入教學之中,實施導師制,本碩/博連讀、實驗班、國內外聯合培養等培養模式。
特色四
本專業涉及的專業知識面非常寬廣, 專業適應面寬,社會需求高,就業率一直在信息學院處于領先。
特色五
本專業有承擔教育部高等學校儀器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
三、 師資力量
1、 知名學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2、榮譽教師
北京化工大學教學名師獎獲得者1人。
3、 教師職稱
本專業教學和科研人員共20人,具有教授5人,副教授(含高級工程師)7人,講師(含工程師)8人。
4、 教師學歷
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5人,占本專業教師總人數的75%;
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4人,占本專業教師總人數的20 %;
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3人,占本專業教師總人數的15%。
四、課程設置
1、通識教育課程(核心課程)
高等數學、外語、普通物理、普通物理實驗、C語言程序設計 、線性代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體育、工程制圖、大學計算機基礎。
2、專業基礎課程(核心課程)
電路原理、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信號與系統、計算機原理及技術、自動控制原理(I)、傳感器原理、檢測技術及儀器、數字信號處理、誤差理論、工程光學。
3、 專業方向課程(核心課程)
傳感和檢測控制技術:精密機械與儀器、虛擬儀器技術、測控儀器設計、光電檢測技術、生物化學傳感器、機器視覺檢測技術現代控制理論、過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控制系統、人工智能及應用。
自動化裝置與儀表:嵌入式系統應用、微機接口技術、EDA原理及應用、PLC原理及實驗、控制儀表與裝置、現場總線技術。
五、學生前景
1、本碩/博連讀
學院開通本碩/博連讀的通道,本專業優秀的本科畢業生每年約有10名學生免試獲得繼續深造的機會。
2、考研
近三年來本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考研率為35%左右,其中,考取“985”和“211”院校的學生占97%,院校包括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
3、出國
近幾年出國率約為5%,本專業每年有部分學生攻讀日本早稻田大學,德國錫根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的研究生。
4、就業
2012屆畢業生總就業率為100%,就業地區主要分布在京津塘及各省會和沿海發達城市,就業分布最多四省市:北京、廣東、上海、天津。就業方向:國有企業比例為37%,三資企業為2%,機關事業單位為3%,其他企業為46%。其中去往中石油、中石化等石油和化工行業的人數較多,比例為12%。具體企業有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工研究院、中國化工設計院、燕山石化公司、ABB公司、聯想公司、西門子公司、和利時公司、E+H公司、施耐德公司、中國航天研究院、中國機電研究院、富士康、吉林石化、南京揚子乙烯、浙江中控、中國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責任公司、中國石油烏魯木齊石化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