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工業設計
專業剖析
工業設計是一門研究工業時代與工業化生產條件下設計問題的復合型學科,是以批量生產的人工制品及其環境的價值優化為目標的創新及研發設計,目的是系統解決“人”與“物”之間的關系。
比較優勢
本專業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教師團隊,并聘請臺灣和內地業內專家為兼職教授多人。師資隊伍年輕而有活力、兼具設計實務經驗與設計研究能力。團隊榮獲2011年度北京市“教育先鋒號”榮譽稱號,建有北京市總工會、科委批準成立的職工創新工作室,教師1人入選2013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教師曾獲北京市創意設計年度青年人物金獎、北京市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多幅教師作品獲全國美展銀獎、銅獎,被國家或省市級博物館收藏。
教師團隊致力于推動面向用戶的設計創新方法與理論,積極開展與材料科學、機械工程、信息技術、軟件工程等專業的跨學科合作創新,基于產學合作培養高層次創意設計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有視覺認知心理研究、工業設計、交互與信息藝術設計、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文化創意類產品研發、工程車輛設計等。設計了第十六屆亞運會火炬及配套設施、進入2008奧運火炬全球招標四強、申請到臺灣研華文教基金會跨學科研究課題,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立項課題,與多家設計企業、IT企業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主要課程
學科基礎課程開設了造型基礎、表現基礎和設計理論等系列課程,同時專業必修和選修課程將專業方向分行業細化,側重產品的計劃、開發和設計實務以及信息和服務設計等領域,開設有產品設計、交互設計等系列專業主干課程。
人才培養
我校工業設計專業明確提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設計人才”的本科教育定位,以創新能力作為首要任務,拓展傳統的設計概念和服務對象,同時側重產品的計劃、開發和設計實務以及信息和服務設計等領域。培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從低年級的學科基礎至專業基礎課程,再到各專業的必修課程與相關的實踐類環節,以及拓展細化方向的選修課模塊,構成了“厚基礎、重實踐、凝主干、寬口徑”的教學體系。培養的創新型設計人才受到各大知名企業如微軟、摩托羅拉、阿里巴巴、聯想、工商銀行、騰訊、百度等用人單位的好評。
科研實踐
在學期間,學生參加的實踐環節有:提升對專業認識和了解的認知實習、加強專業能力訓練的生產實習以及個人進入企業的專業實習。此外,學生可以自組團隊,成立科技創新項目小組,聘請指導教師,開展科研實踐或參加各類設計比賽。學生曾獲挑戰杯全國賽銀獎、北京市機械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一等獎、Carstyling國際汽車設計競賽最佳工具獎等獎項。
國際交流
常年邀請和參加歐美、日本、韓國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專家、學者開設的專題講座、訓練營等,與英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長期交換生機制。
未來發展
工業設計專業側重產品的計劃、開發和設計實務以及信息和服務設計等領域,畢業學生作為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相關領域以及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勝任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