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應用物理
專業剖析
物理學是關于大自然規律的知識,探索分析大自然所發生的現象,以了解其規則。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最基礎的學科之一。以物理修養開啟人生智慧,使學生具有超越專業知識技能束縛的廣闊認識視野,不僅可以在自然科學研究、國民經濟發展和造福于人民的高新技術領域有所作為,而且能夠在社會其它各領域的人才需求中,展示自己良好的發展能力和空間。
比較優勢
物理系現有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物理電子學碩士點;在職教師48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新世紀人才1名,北京市科技新星1名,博士生導師10人。
建立了國家科技部新材料模擬與設計實驗室、北京市弱磁檢測工程中心、國家工科物理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北京科技大學現代物理研究中心以及北京科大天宇微電子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主要從事凝聚態物理、新材料模擬與設計、微電子材料與器件、納米材料與器件、傳感器與傳感技術等方面的研究與開發。
近年來,本專業教師研究經費近3000萬元,承擔了國家“973”、“863”計劃、國家重大科技工程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在凝聚態物理中逆問題、先進材料模擬設計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獲得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獎勵。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700余篇,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0余項。
主要課程
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原子物理學、分析力學、量子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學、電動力學、固體物理學、理科物理實驗、專業近代物理實驗、數字與模擬電子技術、數字與模擬電子技術實驗、光電子技術、固體光學性質、物理效應及應用、真空技術與薄膜物理、現代物理表征方法、光信息技術實驗、物理學前沿專題、半導體物理、超導物理、鐵磁學與磁性材料基礎、材料物理導論、傳感器原理、無損檢測技術等50余門課程。
人才培養
本專業不僅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傳授,還特別注重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研發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培養、自律能力培養、社會交流能力培養融入到專業知識的傳授中,以塑造學生的科學人文情懷和獨立人格為己任。培養學生具有物理學及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傳感技術、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等方面專業素養以及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校和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聯合開辦的“黃昆班”(應用物理專業—半導體物理與器件方向)由本專業負責基礎課程教學及日常教學管理,半導體研究所的高水平研究員講授專業課。其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半導體物理、半導體材料及半導體信息技術應用領域的拔尖人才。
科研實踐
在學期間,學生參加實踐有:生產實習、野外認識實習、計算機應用實踐和畢業設計。同時學生可以自組團隊,成立科技創新項目小組,聘請指導教師,盡早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實踐。由本科生組成的科技創新團隊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北京市“挑戰杯”、北京市大學生物理競賽等多個比賽中屢創佳績。
物理專業0902班楊伍昊帶領團隊開展的《豎直激勵下多組分顆粒系統分聚行為的耗散能解釋》項目先后獲得第七屆首都“挑戰杯”北京市的特等獎和第十三屆全國挑戰杯的三等獎。物理專業1001班杜興辰帶領團隊開展的《基于金屬光柵原理的非接觸式溫度計設計》項目獲得第七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
國際交流
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申請到國內外著名大學進行交流學習,本專業和英國鄧迪大學和臺灣國立大學建立有3+1+1聯合培養模式,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設立了3+1本科高端訪學交流項目。每年有不少學生到國外進行交流學習,也有不少學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未來發展
應用物理專業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學基礎知識和科學研究的基本技能,畢業學生作為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勝任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近幾年整體就業率都在90%以上,在國內外繼續攻讀研究生深造的比例達到60%以上。2013年研究生招生中,我系以推免方式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等高校輸送了大量優秀學生。2014屆畢業學生中研究生總推免比例達35%,其中校外推免比例25%,校內10%。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