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
專業剖析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是面向前沿高新技術的綜合性本科專業,覆蓋面很廣。其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內容是:揭示自然智能的生成機理和探索機器模擬的理論,研究自然智能機理的機器實現技術特別是由信息提煉知識以及由知識生成智能策略的技術,研制面向各種應用領域的智能機器。具體涉及機器人技術,以新一代網絡計算為基礎的智能系統以及與國民經濟、工業生產及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類智能技術與系統,新一代的人-機交互系統技術等。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智能技術及其應用已經成為IT行業創新的重要生長點,其廣泛的應用前景日趨明顯,如,智能機器人、智能化機器、智能化電器、智能化樓宇、智能化社區、智能化物流等等,對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比較優勢
智能科學與技術系是學院中最年輕的系,教師80%具有博士學位,其中一半以上具有在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名校留學研修的經歷。目前,教師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教授博導4人,副教授6人。承擔了973、8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研究項目,同時也承擔了大量的企業研究課題。
主要課程
腦科學與認知科學概論、人工智能基礎、信息論與編碼、控制工程基礎、機器人組成原理、計算智能基礎、模式識別基礎、機器學習、智能控制及其應用、嵌入式系統、數據結構與算法分析、計算機網絡等。
人才培養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現在“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中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以智能科學與技術及信息理論和技術知識為基礎、以解決工程技術問題能力為目標結合素質教育協調發展,培養“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課程設置的基本原則:建立以計算機、通訊、控制和檢測技術為工具,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結合信息科學和智能科學理論基礎的課程體系。
科研實踐
在基礎理論和技術的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參加實踐有:計算機應用實踐、電子技術實習、軟件設計、Linux系統與程序設計、自動控制系統設計與實現、微機原理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與實現、專業(生產)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
本專業教師鼓勵和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學科和科技競賽,學生屢獲佳績:如智能10級的王芷同學先后獲得2013年第三屆“華為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一等獎、2013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二等獎、2013年第七屆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王欣同學獲得2013年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二等獎、2012年第二屆“華為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設計競賽二等獎、2012年“藍橋杯“全國軟件專業人才設計與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二等獎等。
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參與豐富的文化活動,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意識,如學生可以通過暑期社會實踐教學,進一步認識智能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國際交流
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申請到國內外著名大學進行交流學習,近年學生交流的學校有美國馬里蘭大學、霍普金斯大學、英國鄧迪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等進行交流學習,也有不少學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
未來發展
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在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的同時特別注意實踐能力的培養,畢業學生作為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科研機構、高等學校、企事業單位及行政管理部門勝任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近幾年整體就業率都在95%以上,在國內外繼續攻讀研究生深造的比例達到50%以上。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