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財政稅務學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財政金融系,1984年財政學本科專業開始招生。開辦至今,已有2000多名財政稅務方面的專門人才從這里走出校門,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發揮重要作用。現設有財政學和稅務兩個本科專業,其中,財政學專業是河南省省級特色專業。財政稅務學院具有財政學(含稅務方向)碩士學位授予權,在校學生近1000人。
財政稅務學院現有專業教師13人,其中教授及副教授8人,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的9人。教學團隊中有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河南省優秀教師、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師和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財政稅務學院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行動指南,積極貫徹學校的辦學理念,以總結財政學辦學歷史為出發點,以發展方向、發展特色、隊伍建設和風氣培育為重點,正確處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確立以學術為主導的辦學方針。
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出了“教育、熏陶、培養、訓練”八字方針,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弘揚人文與科學和崇尚學術為主要內容的大學精神熏陶,以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能力培養和以財政、稅務專業為鮮明特色的專業訓練。
在科學研究方面,倡導形成團隊合力,以規范的學術研究方法,開闊的學術視野,站在財稅理論學術前沿,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和地方的相關實際問題,形成具有財政稅務學院特色的科研優勢。
財政學類【含財政學、稅收學專業】
財政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所屬學科:經濟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財政、稅務及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在各級政府部門、經濟管理部門、中介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財政、稅務、財務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學習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財政、稅收理論和實踐知識,訓練其理論研究能力和實踐水平。
畢業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財政、稅收領域的基本規律;具有分析和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具有比較扎實的經濟數學、外語、計算機知識及較強的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以及向專業知識深度和廣度發展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經濟學、管理學、法學
核心課程:公共財政學、中國財政史、稅收理論、國家預算、國際稅收、稅收管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中級財務會計、經濟法、國際經濟學。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集中實訓:入學教育、認識實習、創業教育、學年論文、財政學專業社會實踐;課內實訓:實驗室實訓。
稅收學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經濟學學士
所屬學科:經濟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稅務及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勝任稅務機關、企事業單位、稅務中介機構等部門的實際工作及大中專學校和研究單位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學習經濟學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稅收理論和實踐知識,訓練其理論研究能力和實踐水平。
畢業生獲得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及“三個代表”的基本原理,具有敬業愛崗、艱苦奮斗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
2.具有稅收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掌握稅收領域的基本規律;具有分析和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3.具有比較扎實的經濟數學、外語、計算機知識及較強的應用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知識;具有較寬的知識面以及向專業知識深度和廣度發展的基本能力。
主干學科:經濟學、管理學、法學
核心課程:稅收理論、中國稅制、外國稅制、稅收籌劃、稅務代理實務、國際稅收、稅收管理、財稅信息化、財務會計、公共財政學、中國財政史、國家預算、公共支出管理、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經濟法、國際經濟學。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集中實訓:入學教育、認識實習、創業教育、學年論文、財政學專業社會實踐;課內實訓:實驗室實訓。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