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化工學院(聯系電話:0791-88120380)
化學化工學院始創于1940年10月的國立中正大學工學院的化學工程系,是學校最早的院系之一。2000年03月更名為化學與生物科學學院;2002年05月更名為化學學院;2004年07月更名為化學化工學院。
學院在70年的發展過程中,經過一代又一代化學人的不斷努力,培桃育李,英才輩出,艱苦創業,碩果累累,已培養了近萬名各種類型的高級人才,大部分都已成為大學、中專和中學的教學、科研骨干,有的還成為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和政府、企業的高級管理人才。
長期以來,學院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宗旨,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以本科教育為重點,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強化本科生素質教育,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立足江西,面向全國,培養高素質化學師資和化學專門人才”的辦學思想和辦學道路。力爭把我院辦成國內有特色和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學院現有“化學”、“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和“應用化學” 均為教育部高校第一類特色建設專業和省級品牌專業;《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高分子化學》等4門課程為省級精品(優質)課程,擁有1個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設有無機化學、精細化工、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教師教育與教研等9個教研室。
學院現有在編在崗教職工總人數85人,專任教師60人, 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其中博士40人,碩士15人,引進歸國人員3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占93 %,學緣結構中外校人員占65 %。現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5人,享受江西省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人,江西省“井岡學者”2人,江西省突出貢獻人才2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6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人。此外,學院還聘請了南開大學的程津培院士、南京大學的游效增院士、解放軍防化研究院的楊裕生院士,近代電紡絲科學之父、美國Akron大學的Darrell H. Reneker 教授,德國Philipps-University Marburg的Greiner教授等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我院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
近年來,學院構建了良好的學科發展平臺,擁有1個“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無機、有機、分析、物化、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五個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應用化學”和“材料化學與物理”2個二級學科工科碩士點;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單糖化學合成),1個教育部“功能有機小分子”重點實驗室、1個江西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江西省高校高水平平臺,2個江西省重點學科(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2個江西省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綠色化學)、3個江西省工程研究中心、3個江西省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西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江西省高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院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注重以科研促教學,取得了可喜成績。擁有一支學術水平較高、學術思想活躍、經驗豐富的科學研究隊伍。我院在納米纖維、耐高溫高分子材料、光電材料、石油加工精細化學品、金屬有機、有機合成等方面的研究頗具特色,近5年來,承擔了國家“973”預研項目2項、國家“863”課題4項、國家科技攻關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余項,省、部級項目 40 余項;近三年在J. Am. Chem. Soc.; Adv. Mater.; J. Org. Chem.; Synthesis; Green Chem; J. Comb. Chem.; Polymer等國際、國內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絕大多數SCI收錄)。
近十幾年來,共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3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等國家、省部獎勵。
學院堅持基礎研究定向化、應用研究產業化、技術開發市場化的科技發展戰略開展科技工作。有10余項成果轉化為生產,建立了二個精細化工研發中試基地和一個校辦化工企業,產值近5000萬元/年,成為江西省高校產學研結合的成功典范。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