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等學校招生委員會、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要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規劃綱要,穩中求進,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改革創新與規范管理并重,確保高校招生各項工作平穩順利進行。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
一、確保高考安全順利舉行。地方各級招生委員會要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國家教育統一考試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作用,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與宣傳、工業和信息化、公安、國家安全、監察、工商、新聞(互聯網信息)、保密、武警等部門加強配合,全力做好高考安全管理工作。要繼續開展打擊銷售作弊器材、凈化涉考網絡環境和考點周邊環境等專項行動,嚴密監控考前及考中通過網絡、通訊設備等傳播涉嫌泄露試題及答案等有害信息,嚴厲打擊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替考和群體性考試舞弊行為。要把考試安全作為一把手工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招生考試機構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負總責,層層落實考試安全責任制、簽訂責任書,確保試題試卷安全。要將高考考場全部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并確保作弊防控系統、視頻及網絡監控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等全程正常使用。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強化內部治理和源頭管理,開展涉考人員全員培訓特別是對涉密人員的職業道德培訓,重點加強法紀教育和警示教育。對發現的所有考試違紀舞弊行為,按照《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教育部令第33號)嚴肅處理。
二、平穩推進高校招生改革。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統籌力度,積極開展本科和高職分類考試招生改革試點,對列入“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的示范(骨干)高職院校,以及技術密集型產業集中地區和高教相對發達地區的部分招生管理規范且具辦學特色的高職院校,高考前可在本省范圍內組織單獨考試招生;完善“知識加技能”的高職考核錄取辦法,鼓勵開展以技術技能測試為重點的相關考核,逐步增加考核結果在考生錄取中所占權重。有關自主選拔錄取試點高校以及試點學院,要明晰定位、立足質量、探索創新、加強規范,著力完善在高考基礎上的高校選拔評價體系,完善學校測試內容和方式,發揮積極導向作用。今年首次實行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重慶、四川、貴州、西藏、甘肅、青海等高中新課程實驗省份要加強領導,細化實施方案,精心組織落實,確保平穩過渡;已經實行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省份及有關高校,要開展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試點和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在高校招生中逐步納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推進高校招生考試綜合評價改革試點工作。
三、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要認真落實《教育部關于深入實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的意見》(教學[2011]9號),進一步規范信息公開內容、拓展信息公開渠道、增強信息公開實效,完善誠信承諾、審核公示、檔案管理和違規懲處四項工作機制。嚴肅招生紀律,各省級人民政府及高校招生委員會不得出臺涉及“點招”錄取及收費辦法,嚴禁各省級高校招生辦公室對“點招”考生違規投檔。加強與公安、民族事務、科協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嚴格審核考生報名資格、身份、特長及加分資格等重要特征信息,認真執行信息公開公示的工作程序和具體要求。以高校招生誠信檔案、誠信承諾書為載體,加強招生誠信體系建設,弘揚誠信高考、陽光招生的良好社會氛圍。
四、促進高校招生公平公正。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辦公室和高校,要嚴格執行招生政策,堅決禁止任何形式的降低標準指名錄取考生,禁止向考生及家長收取或變相收取與錄取行為掛鉤的任何費用。加強調整計劃管理,高校要集體研究計劃使用事項,調整計劃原則上在批次投檔前投放,一律按考生志愿和成績順序錄取。高校在各省(區、市)未完成的招生來源計劃,須經公開征集志愿直至完成。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相關部門要密切協作,認真落實本省(區、市)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方案,做好有關考生的考試錄取工作。四川省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高考防震措施和應急預案,有關高校要積極配合,共同做好蘆山地震災區考生招生錄取工作。繼續做好傷殘、家庭經濟困難及其他特殊困難考生參加考試、錄取的幫扶工作。
五、加強招生執法監察工作。教育紀檢監察部門要認真落實高校招生責任制及責任追究辦法,加強對招生責任制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強對考試招生重點崗位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嚴厲查處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案件,深入開展以防止“點招”為重點的招生專項治理。高校有關專業招生要遵照有關法律規定,不得擅自規定男女生錄取比例,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取女生或者提高對女生的錄取要求。加強高考加分調整實施方案的宣傳、解讀工作,明確有關政策、項目適用的時間、范圍及過渡期辦法,確保平穩順利實施。
六、大力做好招生宣傳工作。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要堅持正確導向和正面宣傳,按照加強預研預警、回應社會關切的要求,及時總結推廣高考改革和管理的新經驗、新舉措、新做法;適時開展預警提示或案例宣傳,提醒考生和家長防范中介欺詐等違規行為;加強互聯網輿情監控,及早發現、有效應對不實宣傳和惡意炒作;充分運用新興媒體和社會樂于接受的表達方式、表現形式,增強招生宣傳的親和力和影響力。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和高校要切實做好招生信訪接待工作,公布監督舉報渠道和爭議仲裁辦法,依法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