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學生命科學與食品工程學院源于1940年的國立中正大學生物系(由著名植物學家胡先骕教授創建),后與江西大學食品科學系和江西工業大學食品工業學院合并組建而成。在70余年的科研、辦學歷史中形成了“篤學、求真、勵志、明德”的院風。是一個辦學層次齊全、學科布局合理、特色和優勢明顯的理、工、農、醫結合型學院。
學院由食品科學和工程系、生物科學系、生物技術系、基礎生物學實驗中心、食品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和應用生物學研究所組成,并與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德聯合研究院、中德食品工程中心、生物質轉化中心、生命科學研究院相依托。
學院具有理工農醫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和在職人員以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并開設7個本科專業。現有食品科學國家重點學科,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生物質轉化工程研究中心,食品質量與安全教育部“長江學者”創新團隊,生物科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級特色專業,基因工程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近年來,學院科研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近三年,學院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300余項,其中國家863、973項目、國家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91項;近年來獲各類科技獎勵3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合作)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2項為合作),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合作)1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4項;發表論文1700余篇,其中SCI收錄40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20余部。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98人,其中專任教師136人,教授46人、副教授56人,具有博士學位77人;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省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省高校教學團隊2個;國家“杰青”獲得者1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委員1人,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3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培養計劃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者9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梯隊人選11人,省高校學科學術帶頭人22人,省骨干教師7人,省教學名師3人,省“贛江學者”4人。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23人,其中博士研究生86人、碩士研究生538人、本科生1899人。近年來,學生在“挑戰杯”科技競賽、美國大杏仁學生創新大賽等一系列國內外賽事中均獲獎。近5年來,學生獲得國家級獎項共63項,省部級獎項共153項。
學院大力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與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的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系,并獲批科技部和省科技廳“國際科技合作基地”。近三年來學院承擔國際合作重點項目2項,中泰長期合作項目1項,省級合作交流項目8項,主辦國際國內會議10余次,派出16名教師出國訪學。
學院先后被評為“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師德師風建設先進集體”、“江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江西省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生物科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生物科學基本理論、研究技能、良好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生物學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研究,在生物高新技術、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等行業從事應用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是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省重點學科,省級品牌專業,設有植物學、動物學、生態學等專業方向,具有生物學一級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
二、專業主要課程
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發育生物學、植物生理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系統生物學、進化生物學、生物學實驗基礎、生物學綜合實驗等。
三、適應的工作部門和項目
(1)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機構;
(2)高新生物技術企業,醫藥衛生、食品、農、林、牧、漁、環保等企業;
(3)生物監測與分析、海關、檢測等單位;
(4)行政管理部門
生態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及生態管理的高級專門人才,結合和利用復雜生態環境和優勢生物資源的特點,強化生態建設和生物資源保護應用與研究能力的訓練,重視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的能力。適應在科研單位、大中專學校、政府相關部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企業,也適應在環保、農林、水利水電、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單位工作。
本專業具有一級學科碩士點和二級博士點。
二、專業主要課程
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基礎生物學實驗、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基礎生態學實驗、高級生態學實驗、生理生態學、進化生物學、生態學野外綜合實習、環境科學概論、農業生態與環境、生態規劃與生態管理等。
三、適應的工作部門和項目
(1)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機構;
(2)高新生物技術企業,醫藥衛生、食品、農、林、牧、漁、環保等企業;
(3)生物監測與分析、海關、檢測等單位;
(4)行政管理部門
水產養殖學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生物科學和水產科學基本理論、研究技能、良好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能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與研究,在生物高新技術、醫藥、食品、水產等行業從事應用開發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本專業是省級重點學科,具有水生動物疾病防治、遺傳與育種學、魚類免疫學相關方向博士專業和水產養殖碩士點。
二、專業主要課程
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學、發育生物學、生理學、系統生物學、水生生物學、魚類學、水產動植物增養殖學、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學、水產動物疾病與防治、水產生物營養與飼料、水化學、水產技術綜合實驗等。
三、適應的工作部門和項目
(1)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機構;
(2)高新生物技術企業,醫藥衛生、食品、水產等企業;
(3)生物監測與分析、海關、檢測等單位;
(4)行政管理部門
生物技術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生命科學基本理論,并系統掌握生物技術專業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能在科研機構或高等學校從事科學研究或教學工作,能在工業、醫藥、食品、農、林、牧、漁、環保等行業從事與生物技術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專業主要課程
大學化學、有機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生物工藝原理、細胞工程、酶工程、生物安全、生物儀器設備、生物技術制藥、生物信息學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
三、適應的工作部門和項目
(1)醫藥、輕工、環保等相關行業從事科技開發、應用研究、生產技術和管理等工作;
(2)高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3)行政管理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有關生物檢測分析、監督管理和市場開發工作;
(4)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生物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生物工程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從事生物過程及設備的研究、設計、生產與管理及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開發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并為進一步培養高層次科學研究人才奠定基礎。生物工程專業的應用范圍廣闊,涉及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藥品、生物農藥、酶制劑、輕工食品及添加劑等產品的技術開發和工業設計,也涉及到生物科學技術在農業、環境、海洋等領域的應用。
二、專業主要課程
大學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現代生物學導論、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工藝原理、生化工程原理、生物信息學、分子生物學、生態工程、細胞工程、免疫學菌種選育與保藏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等。
三、適應的工作部門和項目
(1)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藥品、生物農藥、酶制劑和輕工食品等產品的開發和工業設計,以及生物科學技術在農業、環境、海洋等領域的應用研究、生產技術和管理等工作;
(2)高校、科研部門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
(3)行政管理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有關生物檢測分析、監督管理和市場開發工作;
(4)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21世紀食品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夠在食品加工、流通及與食品科學與工程有關的教育、研究、進出口、衛生監督、食品質量監督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銷售、品質控制、檢驗檢疫、經營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同時也為研究生的培養輸送合格人才。
二、專業主要課程
大學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學、食品營養學、現代食品檢測技術、食品毒理與衛生學、食品工藝學、食品工廠機械與設備、發酵工藝學、發酵設備等。
三、就業去向
食品加工、流通及與食品科學與工程有關的教研究、教育、進出口、衛生監督、食品質量監督管理等部門,從事食品或相關產品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程設計、生產技術管理、產品銷售、品質控制、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
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
一、培養目標
培養適應21世紀食品工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具備化學、生物學、食品科學、食品安全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基礎扎實、知識面寬、素質高,能夠在食品加工、流通、進出口、衛生監督、食品質量監督管理等部門以及高等院校和相關科研機構,從事食品檢驗、食品品質控制與質量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的高級復合型應用人才。同時也為研究生的培養輸送合格人才。
二、專業主要課程
大學化學、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工程制圖、微生物學、食品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安全學、食品營養學、現代食品檢測技術、食品毒理學、食品安全與風險評估、食品衛生學、食品工藝學等。
三、就業去向
食品生產、流通、進出口、衛生監督、外貿、海關、食品質量監督管理等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相關科研機構從事食品檢驗、食品品質控制與質量管理、科學研究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