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治建設需要,本著“厚基礎、寬口徑”的辦學指導思想,注重法學基礎理論及法律綜合素質的教育,注重學生經濟、管理等相關學科知識儲備和融通以及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加強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品質優良、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雄辯的口才、敏捷的思維、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較強的解決法律問題的能力,適合從事審判、檢察、司法行政、律師、公安等實際工作,也可從事立法、法學教育、法學研究、行政管理和公司、企業的法律顧問以及其他與法律相關職業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法律專門人才。
學制與學位:本專業學制四年,文史類招生,學生畢業時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基本要求:系統學習法學的基本理論和各部門法的專業知識,接受法律應用能力的基本訓練,掌握法律分析和應用的基本技能,具備勝任各項法律實務的良好素質。
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求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掌握法學各學科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
2、 掌握法學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術;
3、 了解法學的理論前沿和法制建設的趨勢;
4、 熟悉國家的主要法律、法規和基本政策;
5、 具有運用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認識、分析、解決法律問題與管理法律事務的能力;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在培養要求上,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本專業必備的理論和技能外,還要求學生具有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和文化修養,并能了解現代自然科學技術基礎的一般知識,以培養學生更為廣泛的知識視野和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及創新能力。同時,還加強學生在法律倫理及職業道德方面的修養,從而使其具有廣泛的適應能力。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科技創新競賽;培養學生科學研究能力,撰寫調研報告,發表論文,輔修其他學科。
課程體系:
1)專業基礎課程開設情況
法學專業依教育部高教司法學專業指導委員會的要求,開設專業核心主干課程14門,其中列為專業基礎課的主要有:法理學、中國法制史、憲法學、刑法學、民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經濟法學、商法學、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法學、國際私法學、國際經濟法學等。特別將刑法學和民法學兩門課程依學習內容的性質和遞進程度分解為總論和分論兩部分。此外,根據加強學生基本技能訓練、優化知識結構的要求,增設法律邏輯學、西方經濟學等基礎課程。本著本科專業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指導思想,適當加大專業基礎課授課課時。
2)專業課程開設情況
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法制建設對人才培養的需要,專業課程的設置在保證開設專業主干課程知識產權法學和律師與公證制度、司法文書學、證據學等法律應用課程的基礎上,著重民商法學、經濟法學分支學科課程如合同法、婚姻家庭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環境保護法、世貿組織法律制度等。以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就業面。
3)選修課程開設情況
法學專業依托人文學院各專業知識相互貫通、學科相互交叉的優勢,開設14門院級選修課,要求學生最少選修9門課程,適當加大院級任選課的比例。該類課程既包括本專業一些拓寬視野的外圍課程如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等,也包括法學英語及雙語教學課程公司法、證券法等兼具專業和英語能力訓練的課程,還包括大學語文、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等相關領域知識傳授課程。同時順應國家法律工作人員執業資格取得制度的改革趨勢,開設《國家司法考試專題》課程,幫助畢業生順利通過統一司法考試,提高就業競爭力。
4)實踐教學環節安排
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見習、法律咨詢、社會調查、專題辯論、模擬審判、疑案辯論、實習等。根據我國的法學本科教育起點較低、專業教育時間較短、職業去向多元化等特點,結合我校文科專業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特色,我們將實踐性教學的內容定位在側重法律專業通用性實踐能力如調研、分析、談判、論辯、人際溝通及文字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方面。并在比較和總結各種實踐性教學手段的基本特點和相互關系的基礎上,科學設計了“五位一體”實踐性教學體系,即主要由案例教學、模擬法庭訓練、診所式教學、專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五個特點各異的實踐性環節構成的結構合理、功能互補、安排有序的有機統一系統。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