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是重慶大學辦學歷史最悠久、學科實力最強的學院之一,學院現有教職工110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1個,“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人,長江學者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1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4人、教授36人,副教授36人,博士生導師36人,碩士生導師67人。學院擁有礦業工程、力學和環境科學與工程(共建)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以及礦業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生態學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其中采礦工程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和國家特色專業,礦業工程、力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是重慶市重點學科。
學院下設采礦工程系、安全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基礎力學系和環境科學系;設有礦山工程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學研究所、環境工程研究所。擁有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復雜煤氣層瓦斯抽采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能礦資源開發及三峽庫區環境損傷與工程災害重點實驗室、污染防治與廢物資源化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市環保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清潔生產工程研究中心、重慶市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重慶大學與美國利寶集團共建的重慶大學利寶互助職業安全研究中心、資源綜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擁有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和“985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平臺。學院現設有采礦工程、安全工程、工程力學和環境科學四個本科專業。
專業介紹
采礦工程
采礦是人類從自然界獲取自然資源并加以利用的一種方式。根據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高素質的要求,本專業主要培養能在固體礦床資源開發各個階段(勘探,可研,開發,復墾等)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較高的數學、力學和邏輯素養,熟悉行業基本規范,具有采礦工程的基礎理論、查閱資料、設計繪圖與科技寫作等基本技能。本專業修業年限四年,畢業時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主干課程:地質學基礎、礦山測量、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巖石力學、爆破及井巷工程、固體礦床地下開采、礦井災害防治技術、礦山壓力及其控制、礦井通風、礦山機械、采礦系統工程等。
培養目標:本專業畢業生應該具有如下能力素質:1.掌握和理解數學、物理、力學、地質學、測量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2.掌握固體礦床開采的基本原理;3.在地質學科、礦物處理、采礦方法、地質力學、通風、測量、環境、安全及管理方面擁有堅實的基礎;4.在實驗及實習設計基礎上,能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理解和綜合運用;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可在礦業工程、巖土工程、工程力學等專業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就業能在礦業工程、路橋巖土工程等企業、設計院等企事業單位及國土局、安監局等國家事業單位從事技術、技術管理和安全管理等工作。
安全工程
本專業培養具備安全科學與工程基礎知識、解決安全科學與工程問題的基本技能、掌握工業事故防治技術,重點培養掌握建筑行業、機械行業、礦山行業、化工行業等行業的安全生產技術與管理方面的創新應用型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工程熱力學、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管理學、安全人機工程、安全監測監控技術、防火與防爆工程、化工安全技術、職業衛生、工業通風及除塵等。
培養目標:該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以下基本能力素質:一是比較系統地掌握數學、物理、化學、力學等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安全科學與工程基本理論和方法;二是具有相關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相關知識;三是具有安全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管理能力,具有較高外語水平;四是能運用安全科學與工程的理論和方法論分析和解決生產中的安全問題。
就業方向:本專業本科畢業生可在國家各級安全生產監督部門、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從事安全科學與技術領域的管理、研究、開發等工作。亦可在安全科學與工程、或其它相關學科方向繼續深造。近5年來的一次性就業率均超過98%,本科畢業生攻讀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大于30%。
工程力學專業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各個工業和工程技術領域出現越來越多的復雜和關鍵力學問題,急需越來越多的工程力學專業人才。工程力學專業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本學科擁有力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包括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及力學基礎四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力學博士后流動站,固體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和一般力學及力學基礎四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固體力學重慶市重點學科和非均質材料力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擁有重慶市力學標準化實驗室,面向21世紀基礎力學教學實驗基地。有一支出色的教學科研隊伍和先進的教學科研實驗設備。承擔了大量國家級、部省級和企業橫向科研項目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為企業解決了大量的實際問題,創造了直接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受到國家、省市和企業的高度評價和獎勵。自1978年設立工程力學專業以來,為國家培養了大量的本科、碩士和博士畢業生。他們正在全國各地的企業單位、設計單位、科研單位和高等工科院校中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科研和教學工作等,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培養目標:本專業屬于技術科學類,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工程力學專門人才,與一般工科專業相比,有更系統而扎實的力學、數學基礎知識,更強的計算與力學實驗能力,并具有必要的工程知識與基本工程訓練。所培養的人才能夠在與力學相關的各種工程領域或設計、科研單位中從事科研、技術開發或工程設計工作。與一般工科專業相比,有更系統而扎實的力學、數學基礎知識,更強的計算與力學實驗能力,并具有必要的工程知識與基本工程訓練。所培養的人才能夠在與力學相關的各種工程領域或設計、科研單位中從事科研、技術開發或工程設計工作。
主干課程: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結構力學、計算力學,實驗力學、振動力學、板殼理論、塑性力學、復合材料力學、結構優化設計、結構分析軟件基礎、計算機基礎教學系列課程等。此外,還開設有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專業實驗等。
就業方向:本專業本科畢業學生可在機械、土木、建筑、交通、冶金、船舶、車輛、飛行器、化工設備等行業的研究院、設計院、大中型企業和公司等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強度分析、軟件開發、計算機建模、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工程(CAE)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事務處理,計算機管理軟件開發和應用方面的工作。本專業部分優秀畢業生可以保送直接攻讀力學各專業碩士研究生和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獲得博士學位后還可以繼續從事博士后科學研究工作,有出國深造的機會。也可以報考力學和相關工科專業碩士研究生。多年來本專業碩士研究生升學率均大于30%。
環境科學
重慶大學環境科學系創建于1986年,前身是原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工程學院下設的環境工程系。環境科學專業是重慶大學重點發展的優勢學科之一,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的重要部分,獲得了國家“985”和“211”工程建設的支持,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教學條件先進,目前共有專業教師25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擁有多個專業實驗室及實踐基地。本學科在國內同類學科中具有較高的學術地位和重要影響,依托學科優勢,積極開展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形成了以污染控制與環境修復、環境規劃與管理、濕地生態與生態工程等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發展方向,已成為環境科學研究與環境科學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近年來,與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的著名大學及環境科學研究機構建立了人才培養的長期合作關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全球環境視野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具備扎實的環境科學理論基礎、綜合實驗技能及工學素養,富有創新思維和創新實踐能力,掌握解決實際環境和生態問題的科學方法,能在環境科學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及有關科學領域從事管理、科研、教學和技術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干課程:環境科學概論、環境化學、環境地學、環境監測、環境生態學、環境生物學、生態工程學、環境工程學、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環境系統分析、清潔生產、環境影響評價、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經濟學、環境監測實驗、環境生物技術實驗、環境污染控制技術實驗、環境評價課程設計、環境污染控制(水、大氣和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課程設計;環境監測實習、環境生態學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就業去向主要為政府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環境咨詢及環境影響評價公司、企業環境污染防治部門、農林水等生態保護與建設部門等。
網址:http://www.res.cqu.edu.cn/zh/
電話:(023)65102421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