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聯合學院)于1998年正式建院,其前身是1979年設立的國內第一個生物力學研究室和生物醫電教研室。學院下設生物醫學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生物醫學電子研究所、應用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等機構,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國家“111計劃”重點建設單位。作為國家級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學院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設備先進,已建成現代化的生物力學實驗室、基因工程實驗室、細胞工程實驗室、組織工程材料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發育生物學實驗室、血液流變學實驗室、醫學電子實驗室、醫學圖像室、植物細胞力學及植物組織工程實驗室等。現擁有1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1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學和生物醫學工程)、 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學院擁有正副教授54人,其中博士生導師31人(含兼職導師6人),中青年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者近80%。學院現開設有兩個本科專業:生物工程(含新增的國家新興戰略產業方向---基因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學院在讀本科生482人,碩士、博士研究生640人。學院上一屆本科生就業率為95.5%。
“十一五”期間,全院承擔各類科研項目多達335項,科研總經費6452.41萬元,其中國家級項目,包括“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點項目、科技部國家重大專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軍工項目等共92項。 學院年均發表SCI/EI檢索的學術論文近百篇,整個“十一五”期間我院SCI/EI檢索的學術論文、申請/獲權專利、高級職稱師的年均科研產出等指標在全校連續多年居于領先位置。我院有著廣泛的國際學術交流背景,長期與美、英、日、法、德、加、丹麥等國的許多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交流和合作,多次成功承辦國際性學術會議。隨著我院“111”計劃基地的建設和“重慶市首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的建設,不斷的有一大批國際大師級的專家來我院講學和開展合作研究。學院正朝著建設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學院大踏步前進。
專業介紹
生物工程專業
重慶大學生物工程專業是“國家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也是重慶大學重點建設的優勢特色專業。本專業主要側重于學習發酵工程、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制藥工程、生物材料工程的理論及其在醫藥、農林、環保、材料等領域中開發應用技能。培養掌握生物工程技術及其產業化的科學原理、工藝技術過程、工程設計、藥物設計、醫學工程等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從事設計、生產、管理和新技術研究、新產品開發的工程技術人才。在2012中國大學專業排行榜中(來自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我們的生物工程專業被評為12個等級中的最高級--A++級,位列全國233個相同專業高校的前2%。
主干課程:生物有機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生工原理與設備、生物分離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工藝學、發酵工藝學、仿生學、基因工程技術、生物制藥、生物材料學等。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
重慶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生物醫學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主要支撐,擁有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依托省部級重點實驗室、醫療電子工程技術中心等教學實驗、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平臺,構建了重慶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聯合人才培養機制。本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生命科學和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工程技術背景,并能運用科學和工程技術手段解決人類健康及相關科學與工程問題的復合型人才。
主干課程:生理學、人體解剖學、臨床醫學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信號與系統、生物醫學傳感器、計算機在醫學中的應用、醫學信號處理、醫學圖像處理、醫學成像技術、醫學儀器原理與設計、單片機原理及在醫學儀器控制中的應用、EDA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嵌入式系統及其在醫學信息處理中的應用、醫療電子儀器測量技術、醫療電子儀器的電磁兼容性設計與檢測技術、醫療器械的質量控制與檢測等。
培養特色
特色一:建立了生物產業化工程應用型人才和科研創新性人才的多元化培養體系。確立研究型學院以“科研-教學-學科建設”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思路,實施了研究型學院實踐應用型和科研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在通識教育背景下強化實踐、突出創新,建立實踐應用與研究創新的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以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公共實驗中心、國家“111計劃”引智基地、國家醫療器械重慶基地、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重慶市醫療電子技術中心等為切入點,培養產業化急需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和科研創新性人才。
特色二:堅持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科研成果反哺教學。 加強科研設施、科研經費對本科教學條件的支持力度,使學院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真正地賦予教學實驗與實訓功能,保證在科研中改善教學條件,在教學中促進科研。通過課程講授、專題講座、畢業設計、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課外科技活動等多種形式,把科研成果轉化到教學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和科研創新能力,有效地實現了科研對教學的反哺作用。
合作與交流
本科生有參加學校提供的國內外大學交流和學習機會(美國、日本、韓國大學相關專業)。
就業深造
可到醫療儀器、電子信息產業、生命科學、生物學、醫藥、農業、食品發酵的相關企業如邁瑞公司、強生公司等;或環境保護等相關的事業單位,從事技術管理、新產品研發、生產或質量監控、營銷推廣等方面的工作;每年有30%~40%本科生在國內外大學攻讀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如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
網址:http://bio.cqu.edu.cn/
電話:(023)65102507, 65112452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