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始建于1980年,師資力量雄厚,職稱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碩士生22人,博士5(含在讀)人,3人次獲得省優秀教師,3人次獲得市級優秀教師,2人獲得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人獲得曾憲梓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6人次獲得河南省教學大賽獎。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現有物理教育、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基礎物理四個教研室;超導理論、磁性材料、電子信息理論與技術三個研究小組。一個校級研究所(處級):新能源材料與電源系統研究所。“物理學”的二級學科——“理論物理”為學校重點建設學科,“力學”、“熱學”兩門課程為學校精品課程。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開設有物理學和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兩個本科專業,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兩個專科專業,在校學生1000余人。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學術氛圍濃厚,分別在《物理學報》、《浙江大學學報》等著名核心期刊上和國外刊物上發表論文300余篇,被SCI收錄30篇,,EI收錄20篇。獲得省級優秀論文1-2等獎15篇,申報國家、省級科研項目20余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教材專著15部。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實驗室有力學、熱學、光學、電磁學、近代物理、電工學、電子技術、單片機、可編程控制、電力與電子、電子工藝、檢測技術、通信原理等15個分實驗室,實驗儀器設備1320余臺件。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長期以來注重校企合作,先后與12家企業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合作關系,在各專業實施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教師通過與合作企業技術人員的合作,開展橫向科研課題的研究,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PZDK-7智能快速充電機》是我系與新鄉市太行佳信電氣技術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智能快速充電裝置的典型案例。
物理學專業(師范、本科)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際需要,系統掌握物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和實驗技能,接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物理學或相關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原子物理學、普通物理實驗、數據庫、C語言、電子技術、電工學、理論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電動力學、量子力學、近代物理實驗、固體物理、結構和物性、計算物理、數學物理方法、微機原理及應用等。
就業方向:在物理學或相關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科研、教學、技術和相關的管理工作。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
培養目標:本專業為理工結合專業,以電子學、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為主線。培養既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又熟練掌握電子技術、信號處理技術、通信技術、微機應用方面的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開發的綜合型人才。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工程制圖、C語言、線性代數、復變函數與積分變化、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邏輯電路、高頻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原理、移動通信、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傳感器原理與檢測技術、信號與系統、EDA技術、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等。
就業方向:主要在電子、信息類,微機應用技術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調試、檢測、維修技術、經營、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還可以到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應用電子技術專業(對口、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適合社會經濟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在電子科學與技術方面具有深厚理論基礎、寬廣的知識面,掌握新知識新技能,具備電子元器件檢測、電子儀器、電子設備、工業自動化設施的操作能力;具有電路識圖、產品組裝、設計調試及計算機應用能力。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學及實驗、模擬電路、數字電路、電子工藝學、單片機原理及接口技術、電工技術及實驗、機械制圖、網絡基礎、可編程控制器、檢測技術、自動控制原理與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等。
就業方向:為本專業或相關專業的教學、電子工程技術應用與設計,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生產管理等領域。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專科)
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現代電子信息工程技術的專門人才。本專業培養的學生主要從事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硬件研發、生產、家電維修、電子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系統硬件建設及維護、無線網絡接入等技術工作,還可從事計算機網絡通訊、信息采集與處理,及相關崗位的管理工作。培養具有較強專業綜合能力和良好職業道德,適應現代音視頻電子產品、現代通信產品和電腦硬件產品的安裝維護、檢測維修和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大學物理、電路分析、電子技術、電子工藝、電子設計自動化、網絡基礎、可編程控制器原理與應用、信號與系統、檢測技術、信息理論與編碼、信號處理技術、電工技術、單片機及接口技術、通信原理、移動通信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電子通信;電子信息產品的安裝、檢測、維護及電子信息技術的開發、設計、應用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