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類專業包括應用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四個專業,前兩年按大類培養,后兩年按專業培養。
應用物理學專業
該專業是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建設專業,培養具備較扎實的物理學基礎和相關應用領域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科學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應用物理人才,以及理工結合的復合型、創新型高科技人才。
專業方向: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理論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凝聚態物理、生物物理。
專業主干課程:量子力學、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原子物理學、數學物理方法、計算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激光原理、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等。
畢業生可在物理學及相關高新技術學科、交叉學科等領域繼續深造,未來將能夠從事教學、科學研究工作;也可從事相關領域高科技開發及科學管理工作。
該專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該專業是光學和信息科學與技術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專業注重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及工程實踐能力的訓練,培養具備扎實的數理基礎和實驗技能、掌握寬厚的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相關知識基礎、富有創新精神和自我開拓能力、能在信息光子學和光電子學及信息技術領域(包括電子信息科學、光通信、計算機科學、生物光子學和光機電一體化等)從事科學研究、產品設計、技術開發與管理等工作的理工復合型優秀人才。
專業方向:光纖傳感器件和網絡關鍵技術、微波光子學和聚合物光子學、近場光學與納米技術及生物醫學光子學。
專業主干課程:光學、現代光學、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學、激光原理、激光技術與應用、光譜學與光譜技術、光纖通信基礎、光電子學等。
畢業生適于從事在電子信息科學、光通信與光傳感、計算機科學、生物光子學和光機電一體化等領域中相關的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與研發、技術開發與管理等工作。
該專業有權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
該專業是與現代電子技術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密切相關的工科專業,培養具備寬厚堅實的物理學、光電子學和微電子學理論基礎、較強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較強的知識運用與更新能力、較廣泛的科學適應能力、在光電子與微電子學領域及相關領域(包括材料科學與技術、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從事教學和科研、技術開發、應用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專業方向: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光伏材料與器件、有機材料與器件和電子元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
專業主干課程:量子力學、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半導體器件物理、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器件應用基礎、微電子技術概論、半導體工藝基礎、半導體表征基礎和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等。
畢業生適宜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和元器件(特別是半導體發光材料與器件和光伏材料與器件)、集成電路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以及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與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該專業有權授予博士和碩士學位,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材料物理專業
該專業培養具備物理學、化學、材料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接受科技創新與科學實驗等方面的技能訓練,能在傳統材料和新型材料的成分設計、制備工藝、表面改性、微觀結構及性能表征等方面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設計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技術精英人才。
本專業由學校物理大類統一招生,第二學年結束時進行專業分流進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習。
專業主干課程:電動力學、量子力學、理論力學、熱力學與統計物理、原子物理、數學物理方法、計算物理學、固體物理、激光原理、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等。
畢業生主要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中型企業研發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部門從事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
該專業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權,并設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