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血管內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心力衰竭、高血壓、冠心病、包括穩定性心絞痛、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包括不穩定性心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與心肌病、常見心律失常、常見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等。
心血管系統的解剖和生理;心臟傳導系統的解剖和功能特點;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和分類;心血管疾病常用藥物的臨床應用;常見心臟病X線診斷;常見典型心電圖診斷;電復律技術。
心臟電生理的基本知識、心包穿刺術等操作技術。
二、呼吸內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社區獲得性肺炎、醫院獲得性肺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性肺疾病(COPD)、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結核、肺心病、肺癌、自發性氣胸、呼吸衰竭、肺栓塞、間質性肺疾病、胸腔積液、呼吸睡眠暫停綜合癥。
呼吸系統解剖和生理;常規肺功能測定;動脈血氣分析;胸部X線檢查;呼吸系統常見疾病的分型;支氣管鏡檢查的診斷、治療適應證和禁忌證;常用臨床診療手段。
結節病、肺真菌病、肺部良性腫瘤等疾病的有關知識;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支氣管粘膜及肺活檢,胸部CT、霧化治療等較高診療手段。有創和無創呼吸機的使用。
三、消化內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疾病 (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性潰瘍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賁門失弛緩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胃腸病、炎癥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腸結核、食管癌、胃癌、結腸癌、原發性肝癌、肝性腦病、慢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結核性腹膜炎。
消化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生化功能(消化、內分泌、免疫功能);慢性胃炎的病因、診斷方法;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炎及潰瘍病的關系;制酸劑如H2受體阻滯劑和質子泵抑制劑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胃粘膜保護劑的藥理作用和臨床作用;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克羅恩病與潰瘍性結腸炎的鑒別要點及治療;肝硬化的發病機制,代償期與失代償期的表現;肝性腦病、門脈高壓的產生機制;腹腔積液形成的原因及實驗檢查的特點、鑒別方法和處理;急性胰腺炎(輕癥和重癥)的區別及常規處理;上消化道出血的緊急處理;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的適應證、禁忌證;肝穿刺活檢的適應證、禁忌證及并發癥;消化系統X線檢查的適應證、禁忌證。
腸結核與克羅恩病的鑒別;結核性腹膜炎的鑒別;慢性腹瀉的常見病因及處理;慢性肝病病因及處理;消化內鏡常見病理圖像的識別;其它診療技術如TIPS、肝移植。
四、血液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巨幼細胞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過敏性紫癜、慢性白血病、白細胞減少及粒細胞缺乏癥、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多發性骨髓瘤、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
溶血性貧血分類及血管內和血管外溶血的特點;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機制;出血性疾病的分類、出血特點及診治原則;急性、慢性白血病的實驗室檢查;淋巴瘤分類、分期;骨髓穿刺及活檢術的適應證、禁忌證;MDS的分類;成分輸血的指征及各種輸血反應的處理;各種溶血、出凝血實驗室檢查的原理。
DIC的實驗室檢查及搶救措施;細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在血液病中的應用;各種溶血、出凝血實驗室檢查方法及臨床意義;其它血液疾病;造血干細胞移植。
五、腎臟內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急性腎炎綜合征、慢性腎炎綜合征、急進性腎炎、腎病綜合征、IgA腎病、狼瘡性腎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尿路感染、腎小管疾病、急性腎衰竭、慢性腎衰竭。
腎單位和腎臟生理功能;腎小球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分型;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和抗凝劑應用;急性和慢性腎衰竭的病因、發病機制;非透析療法中營養治療的目的和要求;血液、腹膜透析療法的適應證;腎功能檢查的運用和結果判斷;腎穿刺適應證及其禁忌證。
腎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腎小管疾病和間質性腎炎的病因、發病機制和診治原則;腎臟移植的抗排異治療;其它臨床診療技術如血液、腹膜透析療法、腎穿刺術。
六、內分泌代謝科
以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甲狀腺炎、皮質醇增多癥、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嗜鉻細胞瘤、原發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Addison病)、腦垂體疾病、血脂譜異常癥、骨質疏松癥、肥胖、痛風。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病因學、治療及實驗室表現;糖尿病分類、病因、食物熱卡計算及實施要點;糖尿病慢性并發癥評估治療;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及高滲性昏迷的診斷及搶救;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的方法及意義。
內分泌其它疾病的診斷、治療原則,如甲狀旁腺疾病、尿崩癥、低血糖癥;激素的免疫測定原理、步驟及臨床意義;內分泌功能試驗(包括興奮、抑制試驗)的原理、步驟及意義;內分泌性高血壓的病因診斷、鑒別診斷和治療原則。
七、風濕免疫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干燥綜合征、成人Still病、炎性肌病、系統性硬化癥、反應性關節炎、銀屑病關節炎、白塞病、系統性血管炎、纖維肌痛綜合癥及原發性血管炎。
風濕病相關實驗室檢查的臨床意義;常見抗風濕藥物的作用機制、使用方法和不良反應;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常見關節疾病的影像學表現;風濕性疾病與其他學科的交互關系,樹立疾病診治的整體觀念。
常見風濕性疾病自身抗體及相關項目的檢測原理。
八、感染科
以下疾病的臨床表現、診斷、鑒別診斷、并發癥和治療原則: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細菌性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敗血癥、感染性休克、鉤端螺旋體病、手足口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艾滋病)、傷寒、霍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結核性腦膜炎、血吸蟲病、瘧疾、脊髓灰質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恙蟲病、登革熱、狂犬病、阿米巴病、布氏桿菌病、絳蟲病。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知識;傷寒、菌痢、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的共同性;膿毒血癥與感染性休克的發病機理及抗休克治療;抗菌藥物的選擇、抗菌藥物的進展與臨床應用;寄生蟲病的治療;長期原因不明發熱的診斷與鑒別診斷;AIDS的病原學知識;消毒隔離的程序。
厭氧菌感染的概況與治療藥物的選擇;醫院內感染的臨床流行病學與防治;抗病毒藥物的作用機制和選擇;肝穿刺的適應證、禁忌證。
注:
考試內容基本結構表
內容 | 比例 | |
專業 | 內科 | 約占70% |
相關專業 | 急診科 | 約占15% |
神經內科 | 約占15% |
更多信息請查看廣東省事業單位招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