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組建于1974年,是周口師范學院成立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學院之一。2013年9月,文學院共有普通全日制在校生2556人。
文學院師資力量雄厚,職稱結構合理,學歷層次突出。現有教職工82人,其中專任教師73人,教授5人,副教授30人,博士21人,碩士42人,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達81%。漢語言文學是省級特色專業,也是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歷史學是校級特色專業,中國古代文學、文藝學團隊是校級優秀教學團隊,還成立有“老子”文化研究所。學院有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6人,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師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人才1人,河南省中小學教師教育專家4人,周口市優秀青年社科專家3人,河南省教師教學大獎賽一、二等獎6人次,學校教師教學大獎賽一、二等獎14人次,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
文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主導,以師資隊伍建設和課程建設為兩翼,大膽探索、銳意改革。曾先后舉辦河南省寫作學會學術研討會、陳楚文化研討會暨河南省古代文學學術年會;積極參與老子文化國際論壇、姓氏文化節、地方知名作家作品研討會等省內外學術活動;在周口電視臺進行了40余期地域文化講座,參與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周口》節目7集撰稿工作,有力的推動了地方文化的發展。2008年以來,文學院教師在CN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核心論文180多篇(其中CSSCI收錄、人大復印資料、新華文摘等轉載26篇),出版學術著作14部,承擔省部級、廳級課題207項,科研成果獲獎76項。
文學院堅持“加強基礎性、突出師范性、注重創新性、鼓勵多樣性”的人才培養思路,以“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為核心,以“成長、成才、成功”為目標,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德、智、體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以適應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和地方基礎教育與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求。學生工作品牌——畢業生“六個一”雙向互動教育模式獲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成果獎;溫靜等同學連續11屆獲河南省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郭亞雪等同學在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競賽、全國大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河南省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均取得優異成績;李航同學獲得2013第二屆華語大學生微電影節銅獎。學院常規舉辦周末文化廣場暨文藝晚會、大學生辯論賽、漢字聽寫大賽、電影文化節、中華才藝展演、團日主題教育、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文體活動。文學院畢業生在特崗教師、招教考試、選調生、公務員及研究生考試中均名列前茅,并深受社會好評。
團結拼搏、艱苦創業、嚴謹治學、追求卓越。沐浴著新世紀教育改革的春風,文學院將以嶄新的面貌力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漢語言文學 主要培養具有系統的漢語言文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在中等以上學校進行漢語言文學教學的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主要開設課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理論、寫作、中國古代文論、語言學概論、美學原理、文字學、中國文化概論、中國美學史、西方美學史、周口作家研究、語文教學藝術等。
漢語國際教育 主要培養具有扎實的語言功底和較強的中英文口語及書面表達能力,能夠在國內國外學校從事國際漢語教育和在新聞出版部門、企事業單位從事語言文化交流及對外宣傳、管理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主要開設課程: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綜合英語、文學理論、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對外漢語教學論、英國文學、美國文學、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漢互譯、英語寫作、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等。
戲劇影視文學 主要培養具備戲劇、電影、電視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具有較高文學藝術修養和寬闊的學科視野,能夠獨立從事戲劇、電影和電視劇本的創作、影視評論、理論研究、編輯、編導,以及廣播電視節目策劃等方面的理論型和應用型人才。主要開設課程:中國戲劇史、中國電影史、西方電影史、西方戲劇史、外國文學、現代漢語、美學、藝術概論、影視語言、影視理論、戲劇理論、傳播學、藝術概論、電視編輯與制作、戲劇影視編劇學、電視藝術發展史等。
歷史學 主要培養具有歷史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中等或高等學校合格的歷史教師、教學研究人員、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學科研究人員。主要開設課程: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當代史、是學概論、中國歷史文獻學、中國經濟史等。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