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門類: 工學
專 業 類: 建筑類
專業名稱: 建筑學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建筑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設計方法,接受建筑師基本訓練,具備基本的建筑知識和較強的設計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放視野,能在城市建設領域從事建筑與城市設計、城市規劃和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科學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復合型專門人才。
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筑學基本知識和理論,接受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技能的基本訓練,掌握建筑設計和相關規劃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必要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和素養;
2.具有建筑學的專業基礎知識,了解中國和外國古代及近現代建筑歷史,了解建筑設計、城市規劃與景觀設計的基本原理,掌握空間形體表達方法,掌握建筑結構、建筑力學、建筑構造、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掌握建筑物理環境(聲、光、熱)、建筑設備(水、暖、電)的基本知識;
3.具有建筑學的專業知識,具有建筑設計和城市設計的基本能力,掌握建筑設汁和相關規劃設計的分析方法和設計技能;
4.了解土木工程、建筑設備、環境保護、建筑經濟等相鄰學科基本知識;
5.熟悉建筑設計和相關規劃設計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建筑學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具有一定的建筑學領域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主于學科:
建筑學、城鄉規劃、風景園林。
核心知識領域:
建筑設計與實踐:建筑設計是建筑學專業核心知識領域的主干;建筑歷史與理論:古今中外建筑歷史與理論為主體的知識構成建筑學專業的理論平臺;建筑技術與建筑師執業:建筑數學、建筑物理、建筑結構、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知識成為建筑學專業的技術支撐;城市設計:城市設計理論以及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成為建筑學專業的拓展知識領域。
核心課程示例:
示例一:建筑沒計(832學時)、外國建筑史(64學時)、中國建筑史(64學時)、建筑設計概論(48學時)、建筑設計基礎(32學時)、城市規劃原理(48學時)、景觀學原理(32學時)、空間形體表達基礎(32學時)、建筑技術概論(16學時)、CAAD方法(32學時)、建筑結構(64學時)、建筑物理環境(48學時)、素描水彩(192學時)、建筑師業務實踐(208學時)、建筑構造與設備(80學時)、實習環節(240學時)、畢業設計(240學時)。
示例二:建筑設計(788學時)、建筑設計基礎(256學時)、視覺設計基礎(288學時)、建筑制圖(32學時)、建筑學概論(16學時)、建筑設汁基礎理論(16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32學時)、城市規劃原理(32學時)、居住環境與住宅設計原理(16學時)、專業外語(64學時)、建筑力學(48學時)、中國建筑史(64學時)、外國建筑史(64學時)、建筑結構(48學時)、建筑構造(96學時)、建筑物理(64學時)、建筑設備(48學時)、建筑設計理論(64學時)、實習環節(288學時)、畢業設計(256學時)。
示例三:建筑沒計(752學時)、室內設計及原理(32學時)、景觀規劃與設計及原理(32學時)、城市設計及原理(32學時)、城市規劃原理(32學時)、建筑力學f48學時)、材料與工藝學(32學時)、建筑構造(48學時)、建筑結構(64學時)、建筑物理環境(96學時)、建筑設備(48學時)、建筑學概論(16學時)、中國建筑史(32學時)、外國建筑史(64學時)、畫法幾何與陰影透視(64學時)、美術(128學時)、工程制圖(32學時)、設計初步(144學時)、建筑師業務實習(280學時)、畢業設計(300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建筑基礎和認識實習、建筑測繪實習、建筑師業務實踐、畢業設計(論文)等。
主要專業實驗:
建筑設計模型實驗、建筑物理實驗、計算機建模和繪圖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就業方向:
在建筑設計院所,各級建設行政部門,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單位,建筑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等單位從事城市與建筑領域內的建筑設計、規劃設計及景觀設計工作、建筑學專業領域的理論研究、教育、開發、咨詢和管理工作,高校建筑設計專業教師等工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