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課前準備
命題熱點聚焦
本章的內容考生相對比較熟悉,但想穩拿高分也需要好好琢磨相關的知識點。結合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對照知識點,將二者糅合在一起并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只有這樣,才能在答題時寫出真實、自然的**,也為以后將它靈活運用于教學實踐打下基礎。
名師講堂
第一講 尊重個休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古人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因為教學是一個雙邊的過程,教學對象的充分配合是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
教師如果只從自己的經驗、好惡出發去教學,就很難產生理想的效果。
具體說,研究學生要重點研究以下幾點:班級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自學能力、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以及思想面貌、個性修養和健康狀況等。在總體了解全班學生情況的基礎上,對本班好、中和后進生等的學習水平要有一個估計和分析,以便因材施教。
于漪老師曾談到她講授《記一輛紡車》的經歷:
師:今天學習第十一課《記一輛紡車》。昨天請同學們預習了,說說看,你們喜歡這篇課文嗎?
生:(異口同聲)我們不——喜——歡。
(隨堂聽課的二十幾位同志驚訝,于老師感到意外,稍停,笑著說……)
師:不喜歡?那就請你們說說不喜歡的理由吧!誰先說?
課后,于漪教師對此進行了認真總結。她在這一課的教學總結中寫道:
備課時考慮欠周密,原以為學生喜歡散文,想由此激發興趣,引入課文,未考慮到敘事散文與抒情散文的差異。課堂上發生了意料之外的情況……對學生的實際應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計,不可再犯閉上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繼續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力爭做到運籌帷幄,成竹在胸。(《中學語文教學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75—277頁)
第二講 深層次研究教材,把握教材
教師備課,必須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與研究,達到對教材的完全掌握。
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正所謂“課本、課本,一課之本”。教師對教材鉆研的程度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教師研究教材,包括研究教學大綱、教科書以及閱讀有關的參考資料。
一、研究教學大綱,從整體上把握教材
教學大綱是國家有關部門為教學工作制訂的指導性文件,是教師備課的依據。教師備課,首先要認真學習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最好能通讀全套教材,這樣可以了解教材的編排體系。教師要把教材所涉及的知識進行歸類,掌握各部分知識的結構,認識各知識之間的階段性、連續性,確定所教教材在本學科體系中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在大綱精神的指導下進行,才能達到國家統一規定的質量標準。教師要養成自覺執行教學大綱的習慣,并嚴格按大綱的要求檢查自己的教學。
二、研究單元教材,掌握重點和難點
在明確大綱的要求之后,熟悉和研究教科書就成了備課中花時間最多的事情。教科書是教師講授知識的基本材料,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研究它,做到弄懂、吃透、消化、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教師對教材只有研究得深才能講得透。教師要先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研究,掌握重點和難點,然后對整個單元教材進行處理。要明確本單元應讓學生掌握:
第一,知什么:原理、定理、法則、公式、規律等。
第二,會什么:技能、技巧、分析、歸納、比較、概括等。
第三,發展什么:智力、非智力、道德等。
在研究教科書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廣泛閱讀有關的參考書,借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面,擴大自己的眼界,以便補充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維持教學內容的生命力。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三、鉆研本課教材,理解并掌握教材
教師要具體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進而掌握教材。要對教材進行分析,把教材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以語文教材為例,教師閱讀教材時要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鉆研教材的目的不完全在于講清楚教材內容,而在于如何利用好教材。前面五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模擬”學生閱讀,后面兩個問題是依托教師獨立閱讀后的體會,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說,教師備課時經歷這樣的過程所得到的收獲,是任何“教參”都無法提供的,教師對此非下工夫不可。
第三講 認真設計教案
一、教案的含義
教案也就是課時計劃,即教師依據課程標準對課題所作的教學設計。教師的教學工作是通過一個個課時來進行的,每堂課的質量,是由教師的課時計劃來保證的。課時準備是更直接更具體的教學準備,是對每一節課非常具體的設計。每次上課前教師必須認真做好這方面的工作。
教案設計的思路:教師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對其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找出一堂課講授內容的基本思想、重點和難點,確定本堂課具體的教學目的;同時思考一堂課如何進行(進行的步驟)、課的結構、課時的分配、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教具的準備等問題。
二、教案的一般內容
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這些項目:授課班級、學科名稱、授課時間、課程名稱、教學目的、教學類型、教學方法、教具、教學步驟或進程以及主板書設計等。其中教學目的、教學步驟或進程兩項,無論詳寫還是略寫,都是教案必不可少的。教案寫好后要反復溫習,直至熟記在心。只有這樣,講課時才能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三、教案示例
(一)語文
【課題名稱】 《小橘燈》
【課型】講授課
【課時】2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小姑娘在黑暗社會中表現出的鎮定、勇敢、樂觀精神。
2.理解“小橘燈”對烘托小姑娘精神的作用。
3.揣摩修飾詞語對增強語言表現力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小姑娘的精神對我思想感情變化的影響與突出作用。
教學難點:環境描寫與象征意義。
【教學設想】
1.安排兩課時。按提示預習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2.第一課時:突破特定背景中文題、主人翁、“我”的活動線索與感情變化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3.第二課時:刻畫人物的方法,揣摩詞語的表達作用。